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名师风采——董琼非常精彩的《安塞腰鼓》课堂实录,http://www.170xue.com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老师:读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 么不说“敲击”,而要用“搏击”? (板书:搏击?)
学生:我觉得“搏击”比“敲击”显得更有力度一些。
老师:你联系了上文,说得有道理。不过,老师请你们再小声读读这句话,联系下面的文字,看你是否有新的发现?
(评:为什 么不说“敲击”而用“搏击”?值得深思。因为这里隐伏着一个作者虽未说 明,却涉及课文中心的问题。抓住了“搏击”这个关键词,就是抓住了“文眼”。)
学生:(轻声自由读)
老师:后生们还要与什 么进行搏击?
学生:后生们还要与艰苦的环境进行搏击。我联系这一句来思考:“……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我从这里知道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吃的是红豆角、老南瓜,穿的是粗布衣服。
老师: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民,容易吗?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谁来说?
学生:我查找的资料是这样说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风刮起黄沙飞满天”;“荒河裸露无寸土,可怜江山贫到骨。”
学生:我了解到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的覆盖率不足百分之六。
……
老师:(出 示黄土高原图片)你们看,这就是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的黄土高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高原人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世世代代,生生息息。(出 示油画《父亲》)你们看!这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中的父亲是千千万万高原人民的一个缩影。说说你看到什 么?想到了什 么?
学生:我看到了这位父亲的脸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满是皱纹。我能想象得出他们生活的艰辛。
学生:我看到了他还端着一个瓷碗,碗里装着一点点水。我觉得高原人民非常勇敢,他们有勇气与恶劣的环境抗争。
……
老师:还记得这句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与顽强与命运——搏击;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学生:(请学生读)
老师: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活跃、强盛!现在你们懂了什 么是“元气淋漓”吗?
学生:懂了!(齐读)
老师:这样的土地养育了这样的后生,难怪作者说……
学生:“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作者写安塞腰鼓,其实是在写击打安塞腰鼓的人。这是黄土高原上的后生,这是一些和命运抗争、跟人生搏击的大写的人。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这些不屈不挠的、顶天立地的人。这些都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读书过程中自己领悟出来的。这里,师生提升了语文课程的文化品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感悟到生命价值的“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老师:你们听,鼓声愈捶愈烈!(师范读)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能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吗?
学生:(动情地)对于他们来说,现实是痛苦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压垮,一直都在试图摆脱这种痛苦,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欢乐。他们用舞姿和鼓点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追求……
老师:你被震撼了么?
学生:震撼了!
老师:对于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人来讲,这舞姿和鼓点,或许能给我们一点的人生的启示。(播放动态画面)你们看,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高原人民用舞姿寄寓着情感,用鼓点表达着心声,用生命在这黄土地上挥洒浪漫与自由呀!鼓槌敲碎的是痛苦,似乎也敲出了这样一句话:“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白活一回。”(全班齐读)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生命个体,我们无法摆脱的是现实的痛苦,但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是对梦想、对欢乐的不懈追求。(读12段:“后生们的……”)孩子们,请你们记住:只要心中有梦,舞台就在你脚下。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不能停止“搏击”。让我们敲响生命的鼓点,迸发生命的激情。在无所畏惧的搏击之中,人——是有希望的;命——是有希望的;我们脚踏的那一片土地,也是有希望的!学生:(齐读第16段)
(评:每一个人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上的人,都是一定文化影响下的人。通过安塞腰鼓,同学们接触了黄土高原的文化,走近了人们的情感世界,精神品质上受到了感染,灵魂上得到净化。让我们永远记住老师的掷地有声的嘱托——“只要心中有梦,舞台就在脚下。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不能停止搏击。”)
六.体验到生命意义在延伸的“腰鼓”
老师:作者刘成章生在陕北,长在陕北,他用饱含激情的笔墨,赞颂了朴实的高原人民,寄托了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之前有同学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结尾“耳畔是一片渺远的鸡啼”有什 么特殊的含义?在这里,老师布置大家一个课外思考题——文章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妙在何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搏 击
人
土 地
上一页 [1] [2]
,名师风采——董琼非常精彩的《安塞腰鼓》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