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 →学习网 → 语文教学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实录片段与反思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16次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结束了,但老人那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留在孩子们的心里,留在孩子们的眉宇间。这豁达开朗的笑声也许会陪伴孩子走过一生,从此改变孩子的生活。也许这只是我们做教师的期待文本赋予学生,留给学生的。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描写天游峰的“险”来进行教学,为体会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作好铺垫 。现将教学有关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师:爬“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呢?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
生:累!因为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台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师:听了你朗读感觉爬天游峰挺轻松自在的。
生:(脸红)又读了一遍。
师:有进步,自己评价一下你两次朗读。
生:我比第一次认真了,感觉爬天游峰有些累了。
师:仅仅是有些累吗?同学们再读读这些话,那些词最终吸引了你的眼球。
生:大声读。
生: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师:找得真准!你能读好这些词吗?
生:读词,师指导(有些词演一演)。
师:把这些词放在句子中再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生1:我觉得爬天游峰太累了。
生2:我觉得天游峰石阶太多了。
师:有没注意我校的教学楼有几层台阶?
生:(议论开了)。
生:我觉得这位老人真令人佩服,因为我们爬七十二级台阶教学楼就气喘吁吁了,何况老人弓着腰一级一级地扫下来呢?
生3:我觉得游人退缩了,而老人每天都坚持下来了,真了不起!
……..
师:你们真会读书!把你们这些感受放在语言文字中,读出来好吗?
生:声情并茂地读。
[说明]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大力提倡“以读为主 ,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师:爬天游峰这么累,想不想见识一下。师出示投影,学生描述画面。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眼中笔下的天游峰是怎样的?
生:“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锋…..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师:对你的眼力真准,再读读,这么优美的文字只有细细读才能品出滋味来,只有细细地想,脑中才会出现天游峰。
生读:(很热烈)
生1:读,我从“飘飘悠悠”中体会到天游峰的路很窄、很险、很陡。
生2:读,我从“一根银丝”中体会路窄得像丝一样而且很高。
师:你读得是险峰吗?(生再读)你读得不像“银丝”,像一根铁棍。(生再读)读得像风筝在眼前飘,不够远。师:(拿出一根细线,打开门让细长的线随风飘动) 师范读,生再读。
生3:读(突出了数字),我从数字“九百多级”中知道天游峰很高。
生4;得意地读,我从“好不得意”体会到我登上天游峰的喜悦之情。
…….
师:天游峰真险、真陡、真高、真美!能读出来吗?
生:练读这一段。
[说明]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反思:
一、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天游峰的“险”进行教学。通过“气喘吁吁”“飘飘悠悠”“一根银丝”“抛”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品味、感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激扬的想象浸透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的时候,学生的感悟,对于阅读的期待,对于阅读的思考,对于阅读个性化的解读,就会显得格外生动。
二、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三、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品位语言,领悟情感。
在教学中,通过“一根银丝”这个比喻,“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这个比喻进行演示、数字与校内同学们扫四层楼梯相比较,从而体会天游峰的高、险、陡,对于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是一份很累的工作来体会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做好铺垫。通过这样的比喻、比较,让学生处于一种惊叹、激动的氛围中,深深地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这样学生探究的热情就变得高涨,和文本对话兴趣就高了。
四、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
要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以读促讲,以讲促读把两者融合在一起,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悟、去思,这时学生眼里不仅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感受语言的神奇,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这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才不仅仅浮于表面,而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
相关分类
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