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 →学习网 → 语文教学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夹竹桃》“幻想”部分教学实录片段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220次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课文说明]
苏教版第11册第17课《夹竹桃》是语言学教育家
[课文检索]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节选于《夹竹桃》第五自然段。)
[教学思路]
1、 引读课文,进入语境,理解字面。
2、 改读课文,进行比较,发觉美感。
3、 默读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
4、 精读课文,学习写法,体验收获。
[课堂实录]
师:引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这段文字写了作者三个幻想,请标出1、2、3。
出示填空:在作者的幻想中,有着夹竹桃叶影、花影的墙壁成了( );成了( );成了( )。
师: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读一读。
生:自己练读,指名读,师伺机指导朗读。
师:老师改写了这段文字,读:“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师:老师省去的部分能不能省?
生:纷纷说不能省,但是说不出理由。
师生实验:师还是读刚才的部分,学生读刚才省去的部分。
师:感觉如何?
生:有趣多了。
生:生动了。
生:活了。
……
师:对了,有了这几句,“地图”、“池塘”、“墨竹”都成了活的了。这样写,不仅有趣,更体现了生活的情趣,诸多文学大家的作品中都能表现这一点:如老舍的《猫》,巴金的《鸟的天堂》,丰子恺的《白鹅》等等。
作者写得这么美,请再读读课文,好好品味一番。
师:作者为什么能将月光下的夹竹桃想得如此美妙?
生:因为喜欢。
师:是啊,于是他就天天看,时时看夹竹桃,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请划出相关词语。
生:默读课文。
生:“碰巧”。
生:“微风乍起”。
生:“夜蛾飞过”。
师:通过刚才的读,谁差不多能背诵了?
生:纷纷欲试,气氛盎然。
师:通过学习这段文字,你学到了哪几招?
生:写文章时可以写写自己的想象。
生:写景既要有静态描写,也要有动态描写。
……
师: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月光下的夹竹桃还是( )。
生:皮影戏。
生:海底的珊瑚群。
……
师:课后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法,续写一、两个幻想。
[教学反馈]
学生课后续写的“幻想”颇有
(一)
我幻想它是一丛错落有致的珊瑚,它居然就是珊瑚丛了,静谧地沉睡在无边的海底。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成了活泼的海洋生物,这只是旗鱼,那只是海龟。
(二)
我幻想它是一张乐谱,这是二分音符;那是八分音符,正巧一只瓢虫爬来就成了一个圆圆的符点,仿佛在等凑齐了音符,就开始演奏“夹竹桃交响曲”。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尝试着用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起来解读课文的重点段落,积累语言,体会文章的美妙,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的写法。引读、默读、个别读、比较着读,齐声读……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感悟,这就是课前的教学预期。从学生课后的练笔不难看出,这样的以读为主的课让学生有收获。
,《夹竹桃》“幻想”部分教学实录片段相关分类
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