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烟台的海》教学实录(递进阅读,逐层感悟)

《烟台的海》教学实录(递进阅读,逐层感悟)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04次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烟台的海》教学实录(递进阅读,逐层感悟),http://www.170xue.com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句话除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任务外,实际上还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欣赏和评价文本。从而实现综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烟台的海》一文的二自然段形象地描绘了寒流袭来时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和游人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情怀。在本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基础,以“悟”为目标,以“赏”为纽带,以“评”为标尺,通过由浅入深的阅读探究,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理解,全面把握文本。
【初读激趣】:
师:这一段写得太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录音,好不好?
师:听了录音,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很想放开喉咙高声朗读,你们想读吗?如果读一遍感觉不过瘾,你还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读得尽兴为止,好不好?
【感悟】:阅读是理解的平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是理解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理解的方法和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
过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充分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来感知课文,为学生感悟文本做好认知准备。通过阅读,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具备了感悟的条件。
【再读感知】:
师:读了这一部分,我们领略了冬天烟台的海特有的景观,你想抒发心中的感慨吗?
生:读到这里,我想高呼:“烟台的海,你真雄壮啊!”
生:我想说:“烟台的海,真是‘气势磅礴’啊!”
生:我想说:“烟台的海,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真是天下奇观啊!”
生:虽然是冬天,烟台的海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确实是非常独特的景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感悟】:感受是文本的表象。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和感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通过阅读,把握文本内容,又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根据文本的描述再现具体的形象。感受的程度——表象的准确性、形象性、具体性,直接依赖于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烟台的海的磅礴气势,正是他们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成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表象的形成,这是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认识,是一个具体化的思维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奠定了基础。
【三读理解】:
师:是啊,严冬腊月,天寒地冻,烟台的海却如此雄伟壮观,怎能不让人激动?谁愿意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
生读“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师:读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有感情?
生:在朗读时,我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那惊涛拍岸的情景,并特别注意哪些描写海浪汹涌的重点词语。
师:说得真好,要想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既要一边读一边想,又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特别是要读好关键词。咱们都来试试,好不好?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能表现出海浪汹涌、气势磅礴?
生:我认为“涌”字最能反映。
生:老师,我认为“扑”字最能表现出海浪的汹涌,而“涌”字并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感觉“扑”很有气势,而“涌”字只能让人感到海浪不断向前翻滚。
师:你讲得很有道理,能给“扑”字找个近义词吗?
生:“扑”的近义词是“拍”。
师:那么,这里能把“扑”字换成“拍”字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近义词。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感觉“拍”没有“扑”那么有气势。
师:让我们来请教一下“不说话的老师”,看看它是怎么说的。
(学生查字典,比较“扑”和“拍”的意思。)
生:“拍”的意思是用手掌或轻薄的东西轻轻地打;“扑”的意思是身体猛力向前冲,伏在人或物体上。
师:说得不错,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拍”:老师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坐下。“扑”:守门员飞身跃起,稳稳地扑住了飞驰而来的足球,好险啊!
师:同学们看懂了吗?“拍”和“扑”虽然是近义词,但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生:“拍”没有“扑”的力度大。
生:“拍”也没有“扑”的速度快。
师:对阿,“拍”和“扑”力度不同,速度也不相同。那么,这里的“扑”能换成“拍”吗?
生:(齐)不能!
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认识吗?
生:“拍”不能形象地表现出海浪巨大的力量,因为最后一小句“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的石凳掀到马路中央。”告诉我们海浪的力量非常大。
生:不能换。因为前面写的是“小山似的涌浪”,说明浪很高,只有用“扑”字才能形象地表现出那种“凌空下击”的“磅礴气
势”。
生:只有用“扑”字才能表现海浪像怒狮一样凶猛。突出海浪速度快、力量大。
生:只有“扑”向堤岸的海浪才能“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生:如果用“拍”字则显得烟台的海很温柔,与课文中所描绘的“波澜壮阔”的场景相矛盾。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作者遣词造句非常精当,一个“扑”字形象地表现出了海浪来势猛、波浪高、速度快、力量大等特点。
所以,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一“扑”啊!
【感悟】:理解是人、本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搭建对话的平台,营造对话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人、本对话。围绕“扑”和“拍”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查字典理解、朗读体会等方面进行感悟交流,进行“人——人”、“人——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理解“扑”字的准确性,感知烟台的海的磅礴气势,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四读欣赏】:
师:让我们再一次来朗读这一段课文,边读边想象冬天烟台的海的磅礴的气势,看看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生:我认为作者“气势汹汹”这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寒流袭来时的速度之快,威力之猛。
生:我认为“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
般的轰响……”这一句写得非常传神,形象地写出了海浪扑向堤岸的形态、速度、声响。
生:我很欣赏文章最后一句中“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在作者和游客的眼里,烟台的海虽然波浪滔天,汹涌澎湃,但并不可
怕,而是那么壮观,是那么靓丽。表达了作者对烟台的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悟】:欣赏是感知的内化。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消化、吸收文本,亦即内化文本,不仅欣赏文本的语言,而且要欣赏作者的创作。阅读欣赏便是基于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审美性的阅读。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来展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认识,不再是拘泥于文本的字词句,而是立足于对文本的创作的审美层面上进行的探究。通过欣赏进一步感悟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构思美、创作美。
【五读鉴赏】:
师:是的,作者通过传神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烟台的海冬天的壮观景象,你能不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
对这一段的描写你还有其它看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写得生动传神,是因为他仔细观察。
生:我认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是用心在观察,运用了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生:我认为这一段之所以传神,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包含着对烟台的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写作的。
生;这一段确实写得很好。不过我认为作者只写出了海浪的形状和声音,如果能写出浪花拍岸的颜色美就更好了。
【感悟】:评价是感悟的标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评价——阅读鉴赏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评价文本的语言美、手法新、构思巧的优点,也要基于个人的认识进行超越文本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升华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通过评价来检测学生的感悟成果,交流学生的独特感受,内化写作方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如果说阅读是一项思维工程,那么,评价则是检验阅读效果的标尺。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扣住“读”这根红线,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欣赏,在阅读中鉴赏,要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言:“应该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个来回。”即: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走得进去,又要走得出来。
,《烟台的海》教学实录(递进阅读,逐层感悟)

相关分类

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