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注重感悟和朗读的《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

注重感悟和朗读的《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58次  栏目: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注重感悟和朗读的《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http://www.170xue.com
学生:这种生活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
学生:是色彩斑斓的孩提生活。
老师: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刚才的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你再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有没有发现什 么名堂来?(大屏幕再次出 示刚才的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学生:我发现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都跟“有声有色”的“声”有关系。
学生:我还发现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斑斓的生活的。
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能结合这两组词语,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 么吗?
学生:“声”可能是姥姥剪纸时的刷刷声、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学生:“声”就是悦耳至极、清清爽爽的声音。
学生:“色”可能就是指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给我剪“牛驮小兔”,给左邻右舍剪窗花……
老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声有色”!
评点:由初识课文大意而至找出中心句,又由中心句而至读成一个词语——“有声有色”,又以“有声有色”复归于已学的两组词语的联系……如此从“详”到“略”,而又以“简”驭“繁”,在字——词——句——篇间的往返穿行,让学生快乐地初读了课文,感受了姥姥的“心境”和作者的“梦境”,可谓匠心独具、天机自然。
老师:看来这两组词语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点击,在上面两组词语下面逐个出 示,第一个句子:“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第二个句子:“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第三个句子:“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
学生1:“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学生2:“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姥姥熟练地给我剪“喜鹊登枝”。
学生3:“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我缠着姥姥不停地剪“牛驮小兔”。
老师: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第二部分:扩散语词,把课文读厚
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老师: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节写了这些内容?
学生:1-3节。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学生:“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老师:读得挺好的,知道什 么是“小屯”吗?
学生:就是小村庄吧!
老师:有没有发现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学生:是由远到近地写的。
学生: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格在窗户上。
老师: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 么?
学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使我们的眼睛跟着文字进行了一番游历。
老师:真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 么?
学生: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
学生: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老师: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句子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学生1:自豪的。
老师: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
学生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学生2:赞叹的。
老师:请你带着赞叹的口吻读读。
学生2:“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学生3:开心的。
老师:请你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读。
学生3:“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学生4:温馨的。
老师: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读。
学生4:“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评点:教师在读中的点评相当精彩,如将课文开头的小节喻为电影镜头由大到小的逐步收缩,最后定格在一个“都”字,即都是“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样的点拨,不仅是对文句含义的阐释,也是对表 现魅力的鉴赏,更是对感 情朗 读的唤起。如此一举多得的点拨,在本堂课中多处可见。
老师: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么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学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老师: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学生:(惟妙惟肖地)“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老师:读得真好。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 思?读上去感觉怎么样?
学生: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老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学生:(惟妙惟肖、富有节奏地)“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老师: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 么剪得活灵活现?
学生:(齐)动物。
老师: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 么?书上怎么说的?
学生: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老师: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 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老师: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
学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
老师:小孩儿是最喜欢姥姥剪的这些个人物。
学生:“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
老师:是在赞叹姥姥剪的花儿和水果。
学生:“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老师:这位老乡,如果您儿子结婚您就让姥姥给您剪这些吧!
老师:是呀,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二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老师: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学生:一定是甜蜜的。
学生:非常温馨的。
学生:我想还可能有一种依恋的感觉。
老师: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评点:“剪纸声”,“心声”也: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这是叩询文本的一把钥匙,也是语文课堂叙事的一条脉络。肖老师深谙此道,一句“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即是对此道的回望和印证。
老师:来,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学生1: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老师: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1:童年的我是那么调皮,竟然捂住姥姥的双眼,姥姥不但不生气,还乐呵呵地剪起纸来。我想,长大了作者回忆起来一定很甜蜜。
老师: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学生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老师:我的“刁难”手段就是——
学生: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老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学生:(夸张地)“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学生2: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注重感悟和朗读的《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

相关分类

苏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