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导学案《背影》导学案3

《背影》导学案3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394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标签:导学案大全,http://www.170xue.com 《背影》导学案3,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背影》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学习重点】

1、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2、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资料链接】

    作者介绍: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 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   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   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   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阅读导航】

    《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

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本文贮满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学习本文,一定要进行品读,小声或不出声地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品味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情感。

【课前导学】

一、基础知识过关(A级)

1.给加点字注音。(A级)

踌躇(          )  蹒跚(          )   颓唐(          )

箸(       )  簌簌(      )  迂(      )  琐屑(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A级)

交缷: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琐屑:

颓唐:

惨淡:

二、理解阅读(B级)

3、阅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说明。(B级)

 

 

4、你能否发现文章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5、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段文字中,你认为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

 

6、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选取“背影”这个角度写父亲,好在哪里?你从文中父亲的“背影”联想到什么?

 

【课上展示】:

点拨:写作方法:细节描写

 【拓展延伸】

    有人说:“父爱象一张弓,折弯身躯蓄一生之势把孩子射向远方”。父爱如山般厚重,如海洋般深沉,如天空般广阔,如郁金香般含蓄。在这种爱的光环笼罩下,我们应该知道:我们都是幸福的!请课下积累写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和一些感人的亲情故事。

 

 

【类文阅读】(C级)

(一)拐弯处的回头

    弟弟小时候不太听话,在家在学校经常惹事生非,很让老爸老妈伤心。

有一天他和同学们一起去爬山,一不小心脚被锋利的岩石割出一道很深的口子,鲜血喷涌而出。于是几个背着他下了山,送他到医院包扎好然后送他回家。快到我家了,他门就停下来休息。

正在这时候,老爸从街上回家,所以就撞上了。老爸问弟弟怎么了,弟弟于是翘起扎了绷带的脚,诉说挂彩的来龙去脉,满以为可以得到老爸的一点同情与怜爱,然而,老爸只是用平淡的口气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就自己走了。

    弟弟愤愤不平,他对周围的同学说:“你们看看,你门看看我老爸就是这样,一点儿也关心我。”这时,一个细腻的女同学笑着安慰他:“有很多老爸都是这样的,他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其实他心里是关心你的,不信你看,等会他走到那个拐弯的地方,一定会回头看你的!”

    她说得那么肯定,确定勾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和兴趣。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看她说的不对。于是,那么一群少年,紧张的望着我的老爸远去的背影。他真的会回头吗?在那个巷子的尽头,在那个拐弯处?

    他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少年们紧张的望着他。近了······,更近了······,就在他将要消失在拐弯处的一瞬间,他以他惯有的装不出来的不经意很快的回头看了一下弟弟他们,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后面。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而弟弟的眼里有了泪花。

     

(二)举手投足之间

    高三那年,他迷上了打游戏。恨铁不成钢的母亲一怒之下拿鸡毛掸子打了他,他负气离家。火车颠簸着过了几站,他随熙攘的人流下车,却发现兜里的钱不翼而飞。天气已晚,寒气渐重,他颓丧地坐在候车室里,看人流如烟雾渐渐散尽,他怕是要在这寒冷的候车室里蜷缩一夜了。他开始怀念一床温暖的被子,一件厚实的大衣了,哪怕就是一块破旧的毯子也好。就在他浑身酸麻手脚冰凉,睡的迷迷糊糊之际,他感到一阵轻柔的覆盖。他一骨碌爬起来,是一张陌生女人干皱的脸。他身上盖着她的一件很旧的外套,还有一层厚厚的报纸,从胸口一直到脚。她是白天在车站边上卖报纸的老妈妈。

    她和善的笑着:谁吧,孩子。我的儿子如果活着,也像你这么大了。后半夜他谁的很香。清晨,老妈妈为他泡了一碗热面,给他买了车票,送他上车。

    一路上,他脑子里全是老妈妈那沧桑和善的脸:如果我儿子活着,也像你这么大了。如果他在外面睡着了,希望也有人为他盖件衣裳,哪怕是几张报纸。

回到家,妈妈正联系电视台发寻人启事,一见他,就哭了。嘴硬的他没说半句软话,却从此努力起来,再也没有碰过游戏机。后来他考取了交通学校。

    那次采访,他在电视上说:我妈妈老了,反应也慢了,我希望她上街的时候有人也能搀扶她一下。我做的只不过是用母亲的心去顾念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心去感念全天下的父母….

电视机前.无数母亲的眼睛湿润了。

    爱很简单,就在带给别人温暖的举手投足之间。

思考:

1、两篇文章分别选取了什么样的细节、小事来表现父母之爱的?

 

 

2、现实生活中,父母长满老茧的手、上学时对我们一成不变的叮嘱、习惯性的尝一下给你的食物……这些都渗透着父母对你的的体贴和关爱,请再举出两个这样的细节?

[1] [2]  下一页

,《背影》导学案3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