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导学案《童趣》学案

《童趣》学案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227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标签:导学案大全,http://www.170xue.com 《童趣》学案,http://www.170xue.com
www.170xue.com

《童趣》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2.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理解和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的作用及联想和想象的用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文言词语, 感悟“物外之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自学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加点字

  藐(    )    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凹凸(      )             

  为壑(    )    癞(    )虾蟆    土砾(    )   庞(    )然    童稚(    )

(2)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风声鹤唳:

 

 

★用楷书把加点的词语和成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写在下面。

 

 

 

 

 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4.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① 能/张目对日    

        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④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5.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项(      )为之强              ②作(       )青云白鹤观(       )

③果(      )如鹤唳云端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为(      )之怡然称快           ⑥兴(       )正浓 

⑦方(      )出神                 ⑧驱(       )别院

6.在认真完成上面第4、5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7.平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尊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解疑。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项为之强(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④徐喷以烟(    )(    )

  ⑤蹲其身,使与台齐(   )

  ⑥以丛草为林(    )

  ⑦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⑧鞭数十,驱之别院(    ) (     )

  ⑨兴正浓(    )

  ⑩方出神(    )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    )  ②昂首观之(    )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④常蹲其身(    )

  ⑤观之正浓(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代虾蟆)

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5.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2)从课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3) 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分自然段背诵 

三.巩固·延伸

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课文及注释。

 

2、背诵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默写成语(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背诵课文。

3.注意文章停顿,齐读课文。

二.学习·研讨

1.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2.只是“明察”“细察”,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分别找三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5.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将“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都已经把癞虾蟆捉在手了,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6.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热情鼓励。)

 

 

 

 

 

7.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总结: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 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三.巩固·延伸

1、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及注释。

2、生活体验: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

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童趣》学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