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6:08 浏览次数:862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词的基本常识,积累字词句篇,能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3、 情感目标: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难点: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一)、自主学习
1、摘录古典诗词中描写秋景的诗句或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绍毛泽东写的几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础知识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近作者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书法家。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人 领袖》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常于马背上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
5、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几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他秘密离开韶山,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6、关于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是配音乐歌唱的诗体。始于唐,盛于宋,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词调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依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59-90)沁园春: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被外戚窦宪夺。双调,114字,上13句四平韵,下12句,五平韵。
(二)、问题探究
总体感知:
1、词的上下阕表达方式和内容有何不同?二者有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五个关键词,理清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上片
知识链接:意象是古典美学术语,包括“意”“象”两方面,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结合就是意境。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诗人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鉴赏诗歌,就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多个意象彼此关联,可以构成意境。简单说来,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互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通常指整首诗或几句诗所创设的情感境界。如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几个意象,构成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3、上片写景,写了哪些物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几个词?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下片
5、下片塑造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这群“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同学少年,你又有什么样的胸襟与抱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跟踪达标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相关分类
语文导学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