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人教版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809次  栏目:人教版六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http://www.170xue.com
(接下来学生看,想。)
老师:好了,咱们请叶雯来概述一下。
(叶雯回答)
老师:我再给你个建议,就是用一句话。
叶雯:居里夫人是发现放射性的关键人物。
老师:你抓住了一个重要的词,就是“关键”。抓住了这个“关键”(教师有意加强这个词的发音,学生会心)词,说得好,坐下。第一句话“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这作者要实事求是地讲,第一人是谁啊?(学生答)对,是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那是在哪一年?(学生答:1896年)在她前两年,1896年。但她是关键的一个人,可以总结一句话叫“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发现的关键人物”。刚才叶雯同学啊,她可能懂得一种方法,就是来解读一段话的时候,有一个方法,要抓哪一句啊?(生答“第一句”)对,第一句。那么写文章呢,也要写好每段话的第一句,第一句往往是统领全段的。那么就要讲了,这个“关键”,整段话就要想:为什么她是关键人物?下面我们要研讨一个问题:在这段话当中,居里夫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她的哪些做法、哪一点做法,能够启发我们?谁来说一下?同学们自己有新的发现就可以讲,哦,俞刚,你讲一讲。
(俞刚讲听不太清楚)
老师:“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好的,你把这段话节奏慢一点再读一下。
俞刚(读):“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老师:好的,请坐。俞刚同学说这个告诉我们“做事要踏踏实实”,有没有同学从这里读出了另外一种味道?另外一种味道?陆云峰。
(陆云峰答)
老师:她非常有一种精神叫,刚才你说的叫,研究。你说的那个词更准确,叫什么?探究。哦,你把这段话再读一下。
(陆云峰读刚才俞刚读的那段话)
老师:好,坐下。同学们看到这段话里面,大家齐声读一下啊,这里面含有许许多多的味道,“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一二!”
(学生齐声读刚才那段话)
老师: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居里夫人非常善于怎么?(学生嘀咕)用原文当中有一个字,(学生嘀咕)哎,原文当中一个字(板书),叫什么呀?问!“问”前面有一个字叫什么?(学生答“寻”)寻!你看,别人摸瓜她要寻那个藤,有一个成语叫什么?哎,顺藤(生答“摸瓜”)摸瓜。别人是先得了瓜了,别人不管这个藤在什么地方,但是,居里夫人不一样,她是要,别人摸瓜,她是要寻找那个藤,这个藤到底是长在哪儿呢?长在什么地方?别人摘叶,别人摘什么叶?摘树叶,枫叶红了,摘一片枫叶做书签,她问的是叶子长在树上,树长在哪里?所以她要问树的什么?(生答“根”)根!居里夫人有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性格优势,那就是什么?非常善于(学生下面答“问”)问,但是,我一看这段话是不是跑题了,我们也来个顺藤摸瓜,我们往上再探究一下,大家看上面一句话“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哎,这个词啊,这是跟谁比较的?(学生答“伦琴”)跟那个德国科学家伦琴,还有法国科学家(学生答“贝克勒尔”),这个贝克勒尔曾经和居里夫妇一同获得什么?(学生答“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和这两个人,大科学家比较起来,你看,“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居里夫人非常善于什么?(学生答“刨根问底”)哎,刨根问底,就是非常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她就问了:“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物质世界里是不是还有另一块全新的领域?”所以,居里夫人她的美丽,她的魅力,就在于她有不同寻常的性格当中的一面。记得爱因斯坦讲过一句话,他说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永远比什么重要?(学生答“解决问题”)哎,解决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要,那么,有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英国有一个哲学家,叫罗素,听说过吧?哎,罗素呢,曾经问一个大学者叫穆尔,他说:谁是你最优秀的学生啊?穆尔回答说,是维特根斯坦。那么,因为只有维特根斯坦在听我的课的时候啊,有一种神色,就是眼神当中充满了什么?(学生答)充满了什么?一个词,充满了迷茫,眼神当中充满了迷茫,也就是说,他心中有什么呀?问题,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又有人问维特根斯坦,说罗素后来为什么退步了,维特根斯坦就回答说,因为罗素没有什么了?(学生答)没有问题了,所以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啊就是学生怎么?(学生答)没有问题,所以要知道这个“问题”啊,它是前进的号角,提问呢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有问题的学生一定是有收获的学生。哎,这一点呢,我们慢慢地就会体会到。我看了一些文章啊,就是说美国和中国的学生,中国学生呢,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以不提问问题显示自己知道得多,而美国学生呢,往往以提问题而显示自己知道得多,这可能也是两种,我觉得不能归咎于两种思维方式,有些传统的东西在作祟,哎,所以,我们从居里夫人身上呢,要发现她对我们有用的一点点就可以了。同学们,在课下呢要善于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哪怕这个问题呢有点幼稚,哪怕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现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谜,永远无法解决,但是不要紧,只要人类还在思考,人类就有什么?(学生答“未来”)哎,就有未来,就有希望。好的,有没有同学还觉得哪一点对自己有触动,这段话?觉得哪一点?对自己有一点点触动,可以谈一谈。曹雅丽,你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曹雅丽说,断断续续)
老师:你有没有一点点疑问?玛丽是终日在烟熏火燎中,同学们会写这四个字啊,要会写,哎,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有没有疑问?(下面有学生答“有”)陈程,你说一下?
陈程:烟熏火燎怎么还长得白呢?
老师:烟熏火燎应该怎么?(陈程回答)应该变黑了是吧?你的问题是什么呢?再说一下,(陈程回答),没有听清楚,你坐下。就是烟熏火燎怎么?(学生答)使人变黑,然后你的问题呢?(陈程:她怎么长得很白呢?)她怎么长得很白呢?(其他学生笑)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她怎么会,什么地方说她白呢?(学生答“白净端庄的脸庞”)白净端庄的脸庞,就是说为什么呢?大家说为什么?白种人,烟熏火燎是不是就一定要燎得黑呢?呵呵,也不一定,啊,大家问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好,坐下。这说明看得比较仔细,想得比较全面。好的,同学们下去以后呢,一个是完成作业,另外呢,就是这篇文章后面的段落,有问题打问号,发问。好,下课吧。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堂实录(第2课时)
2007级高一(1)班   2007年9月10日
老师:今天我们要继续《跨越百年的美丽》,争取跨过去,跨不过去继续跨。在跨越之前,先找一位同学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对你来说,收获是什么?罗鹏飞。
(罗鹏飞沉默)
老师: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哦,好好想一想,俞刚。
(俞刚回答)
老师:好的,接着说。
俞刚:了解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呢?
(俞刚答,有些笼统)
老师:甘丽仪。
甘丽仪:了解了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刻画人物。
师(惊喜地):哦,好,坐下。嗯,讲得好。好的,请罗鹏飞同学补充。
(罗鹏飞回答“开头要点题”,有同学笑)
老师:非常好,还有没有?
罗鹏飞:还有描写人物时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老师:非常好,坐下。真的非常好。讲出来自己的真实的收获,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让我们下一次写作文的时候,对我们有真正的帮助。好的,下面我们来继续解读“美丽”。我们说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个“美丽”它是多层面的,也是多侧面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同学们集中来看第4段,给大家3分钟时间,扫描式的,围绕解读“美丽”,你从这段话当中读出了题目当中《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的哪一个或者是哪几个内涵?另外呢,你觉得哪一句话特别有意思,也可以讲。
(学生读)
老师:好的,同学们已经看完了,你可以谈“我从这里感悟到了美丽的又一层内涵”,还可以谈“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有意思”,“我对这句话感兴趣”,还可以啊,大家可以自由发言。你不自由发言,我老得挨着叫,有的同学想说或者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一直不能表达出来。金燕。
(金燕声音低,提醒她声音大一点)
金燕:“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老师: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
金燕:她和一般女子不一样,她有追求。
老师:居里夫人的追求是怎样的?(金燕沉默)作者说了,居里夫人的追求是怎么样的?用了两个词,刚才你读的,怎样的追求啊?
金燕:执着的追求。
老师:执着的追求,远大、执着的追求。那么,一般女子是怎样的追求?我问你一个私人问题:你有没有执着的追求?呵呵,有,相信一定有。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站到这里呢?好的,坐下。执着的追求,“但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们经常加于男子汉身上的骨气”,把这个“骨气”给解读了,那就是坚定、刚毅,远大执着的追求。好的,接着解读“美丽”。刚才呢,金燕同学说了,这个“美丽”啊,看来里面包含着一种“坚定,刚毅”,包含着一种“远大、执着的追求”,(板书),这种追求的“美丽”,这种追求100年来在许多人的身上闪烁着光芒,执着,从不放弃。这样呢,就把我们这个解读跟这个“美丽”联系上了。好的,还有没有发现?我觉得哪一句话写得特别有意思,别的话我觉得都写得平淡,这句话十分有意思,邵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