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6:08 浏览次数:693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贝壳》导学案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自学内容
《贝壳》
2.自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3)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难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自学提纲
1、作者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品读课文,找出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3、再次朗读课文,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点此下载:
《贝壳》导学案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导学案,导学案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导学案
相关分类
语文导学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