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导学案《说“木叶”》导学案

《说“木叶”》导学案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823次  栏目:语文导学案

标签:导学案大全,http://www.170xue.com 《说“木叶”》导学案,http://www.170xue.com

三、拓展探究

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梅的三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

王诗:                                                                 

陆词:                                                                    

毛词:                                                                 

学习小结

                                                          

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说“木叶”》导学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