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http://www.170xue.com
◆生5:我认为这一部分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无业的害处,这应该属于从反面论证,而举百丈禅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世界上还有以有业为重的人,这是从正面进行事实论证,一反一正,说明的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人都要有正当的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因而是正反对比论证。(学生鼓掌)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6:我认为老师喜欢这一部分的原因之一还应该是这一部分的结构。这一部分作者先提出要说的问题,然后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步一步地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照应开头,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行文非常严密。
◇师:非常不错,我不得不佩服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7:坚定有力
◆生8:比较激昂
◆生9:比较有鼓动性、教育性
◇师: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出示第4自然段百丈禅师的事例)这一部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10:略舒缓,好像和别人说话一样。
◇师:其实不光第四自然段应该用略舒缓的语气来读,第三自然段也应用这种语气来读。看原本很生僻的名言,经梁启超一解释竟变得通俗易懂,甚至有些诙谐了,这其实就是本篇演讲的一个特色:引用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点评。
(点评:根据本文在这一单元的重要位置和文体的特点,上本堂课应把重点放在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论证方法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而体会演讲的特点也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论证方法的得当之处,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演讲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会收获很多。)
2、学习课文剩余部分。
◇师: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2-5段的方法。
◆生:边读边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怎样一步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演讲的特点。
◇师:(出示大屏幕)用刚才的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剩余部分,体会作者论证方法的运用和演讲的特点,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部分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然后又紧配上自己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师:从论证方法和演讲特点两方面来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非常不错。那读读吧!(学生读)你是怎么把握读得语气的?
◆生:我认为有些坚定,因为是给别人讲道理吗,还应有一点语重心长,因为解释得比较浅显。
◇师:把握得非常好,谁也喜欢第六段的内容?
◆生:作者在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时,并举了“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于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呢?
◆生:独臂英雄丁晓兵,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20多年如一日的旅行当一名举人的责任,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生:同样也是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10年时间排除各类zha弹1.5万余枚,用自己的性命安危换来他人的幸福。(教师出示大屏幕,展示其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的人的照片和事迹。让学生看看这些可敬的人)
◇师: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无数无数,只不过他们平凡的我们都不认识他们而已,但是他们的人生是不平凡的。看了听了这些人的事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认真去努力了,就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我发现这些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敬业、乐业。
◇师:说得真是好极了,如果同学们都能明白这一点老师就知足了。还有没有同学继续起来交流?
◆生: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我觉得举例和引用自然结合才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喜欢这一段的原因。
◇师:说得真好,那你也给大家朗读一下吧。(学生朗读)读得怎么样?
◆生:很到位。
◇师:那文中引用的名言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有没有同学起来继续交流的?
◆生: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我认为这一段写得也比较不错。
◇师:这一段还有哪些方面写得也比较不错?
◆生:这段的开头和听众进行交流,无形中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生:还用到了一些问句子。
◇师:问句子?
◆生:反问句。
◇师:这些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生:引起听众的思考。
◇师:文中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种问句子?
◆生:第六自然段“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应属于设问。
◇师:那这里用设问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引起听众注意。
◆生:我认为是引起了下文,因为下文就按照为什么敬,怎样敬来写得。
◆生:第七自然段第一句也是设问。
◇师:那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本篇文章演讲的特点?(学生边总结大屏幕边出示本篇演讲的特点:①引用名言后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②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③结合演讲情境,注意和听众进行现场交流④通过设问、反问引出要阐述的问题,引起听众的思考和注意)
(点评:总结学习2-5段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剩下的段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演讲的特点和议论的方法掌握得更透彻,并且在时机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七)课堂练习:
1、背诵大比拼:
◇师: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同学们在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的基础上,积累书中的名人名言或格言或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吧。(具体比赛要求见大屏幕,学生进行背诵比赛)同学们记忆力太好了,有的同学在2分钟之内能背上5个句子,真是不简单。“腹有诗书气自华”吗,平时也要多读书,多注意积累,积累多了,文采自然而然就好了。
(点评:语文学科本来就是一门通过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收获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就离不开积累。本文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格言将近10处,而且切近学生实际的富含哲理的句子也很多,无论从积累的角度还是从思想教育-
的角度来说,都应该让学生多备一些,多掌握一些。)
2、仿句练习:
◇师:文章的第8自然段写得也很有意思,我在平日的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工作好苦呀!”这样的埋怨声,你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牢骚。请以“学习好苦呀!”或“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的句式为开头,续写一段话,可以仿照第8自然段的句式。
◆生:“学习好苦啊!”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是哪个学生都会常挂在口边的。但我要问他:“学习苦,难道不学习就不苦吗?”今天老师扯着嗓子来给我们讲课,我们竖着耳朵来听,干什么都受约束,有些同学就觉得我们真是活得太苦了;那反过来,倘若我们什么不做,整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无所事事,难道就不苦吗?
◇师:是啊,既然非得学,又不能不学,那为什么不把它学好呢?有没有同学仿照第二个例句写得呢?
◆生:凡学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坚持下去,趣味自然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学业,总有许多奥妙、规律、方法可寻,只要能潜心搜索,看它显现,为我所用,最为得意有味。第二,要想学有所成,离不了奋斗;一步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学习,常常要和其他的同学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当你专心致志学习时,会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点评: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组织语言、模仿造句的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为下一环节作好准备。)
(八)总结提高: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已经领悟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深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