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实录《荷塘风起》教学实录

《荷塘风起》教学实录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52次  栏目: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荷塘风起》教学实录,http://www.170xue.com
《荷塘风起》教学片断 

一.标题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荷塘风起――教学片断》 
二.设计理念: 
1、参照新课标阅读与鉴赏2,达到从总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参照新课标阅读与鉴赏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三.预想达到的目的: 
1、把握文章基本脉络,体会作者感情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片断教学活动过程 

(一)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荷塘风起的“风起”二字。这里作者写了什么风?如何体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下面咱们发挥小组优势,群策群力,把课文中涉及的风给找出来。好,下面四人小组开始讨论。(5分钟时间左右) 
师:好下面大家把讨论好的成果展示一下。那个小组开始? 
生:(5组)我们认为文章中写的主要是“自然界的风”,因为这篇文章是写风起时的荷塘,写了风下荷塘的瞬间变化,写出了风起荷塘时摇曳万千的姿态美。 
师:你说主要是表现风起荷塘时摇曳万千的姿态美,那么如何体现呢? 
生:荷叶在风起时的形状的变化,“千百张荷叶的一侧,被卷起,竖起,形成直角”;荷叶颜色的变化“顿时转成昏亮的紫黄,,低压的一半在阴暗中则转为深黛。千百张荷叶,霎时皆成深黛托着紫黄”等等都说明作者写了风起时的荷塘之景。 
师:同学还有没有别的意见? 
生:(2组)我们也基本同意5组的意见,不过文章大部分的写景文字,并不都是写风起之时的荷塘。比方说第二自然段,写的就是关于荷塘的静态美以及天雨时水珠在荷叶间滑落的动态美。那么为什么题目要写作《荷塘风起》? 
生:(7组)因为第二段最主要是写了作者访荷塘的心里感受,如“我走向荷池与莲池间的长堤,面对这一塘荷叶荷花,扑面的芬芳,什么生命能不振奋!什么意兴能不飞扬!”所以,作者心里也刮起了一阵风,一阵清新的风,冲淡了现实生活对他的重压。所以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风起”应该包含着“自然的风”和作者“心中的风”。 
师:看来问题的探讨似乎深入了一些。同学们是否同意7组的意见?看来大部分同学认可了这种看法。还有没有独抒新见的? 
生:(10组)我们对7组的意见基本认可。不过,如果仅仅如此,文章好像就有点头重脚轻了。因为从第四段开始好像就不像是单纯的写景文字了。第四段后半部分集中描绘了荷花的色、形、态方面的特征,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但前半部分却是对人类的控诉,如“是人还是兽,忍心摧残这片片清香圆绿!”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我们认为“风起”二字应该是“自然之风”和“作者的愤慨之情”。 
师:那么,我想再问一下,“作者的愤慨之情”由何而来? 
生:(9组)从第五自然段开始到文末,好像都涉及到了现实对荷塘的破坏。如荷塘周边环境的变化,荷塘外界的喧嚣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荷塘的美,所以作者说“仍嫌美中不足”。 
生:(1组)作者的愤慨之情就是因为现实社会发生的种种不好的变化,对于钢筋水泥土建筑的追求,对于现代生活的追求,都导致了荷塘的美中不足。那么“风”就可以理解为“社会之风”对荷塘的美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所以“荷塘风起”应理解为“自然之风下的荷塘”和“社会之风也起于荷塘”。 
师:灯不点不亮,话不挑不明。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大家终于明了了“风起”二字的含义。文章的思路清晰了,那么根据题目的含义,大家能说出作者的感情脉络吗? 
生:对自然之风下的荷塘,作者极尽赞美之能事,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起于荷塘之上的社会之风,作者极为愤慨。 
师:作者对于社会之风仅仅是愤慨之情吗?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文章最后表达了作者的良好愿望。作者说:“我但愿植物园能挣扎下去,但愿那荷塘能挣扎下去。”“那临风旋摇的荷花荷叶,是生长在荷池里,也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既然作者还寄希望于人类,还渴望有爱荷人的存在,所以仅仅表达一个愤慨之情就有点狭隘了。 
生:在作者的愿望中,“挣扎”二字最见真情。在社会之风的吹刮之下,荷塘和植物园的生存环境都受到了破坏,作者用“挣扎”二字就写出了对现实的忧心忡忡。最后作者用“生长在爱荷人的心田上”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类真善美的信任,相信人类最终会改变摧残美的态度。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这篇文章通过刮在荷塘之上的这两种风,既表露了作者高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和执意与荷为伍的人格追求,又表露了对现实环境遭受破坏的惋惜、忧虑、愤怒和期盼之情。 

教学反思: 
一、教师要善于找准文章切入点。关于现代文的阅读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的要求之一就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大处着笔。因此,我决定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很多文章看明白了题目也就明白了文章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荷塘风起》理解了“风起”二字,就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然后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体现,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意图,理解作者的感情。 
二、教师要注意选择资料,及时下发给学生。了解作者,基本上就能把握作品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但学生手头资料有限,且课余没有时间上网查询,因此,在课前及时搜索一些材料发给学生显得相当必要。在学习《荷塘风起》这篇文章时,我给学生的资料上有这么一段文字:以刀的笔,刻画着时代的斑斑点点,鞭笞之间,固有怒目金刚,看看流脓淌血,纸背却怀着一副菩萨心肠,他凭知识良心,去丈量历史,去人世生活,故可在众浊之中见清澈,在嘈杂中闻清者。这是《台湾散文十大家》的卷首评语,精辟透彻的评价了颜元叔的作品风格。把握了这一段精辟的评论,以此为契机,学生就能高屋建瓴的把握文章中心,更深入地了结作者和作品。 
三、教师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荷塘风起》教学环节中,学生们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彼此补充,颇有成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个性化阅读中揉和了共性的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荷塘风起》教学实录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