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实录《伤仲永》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伤仲永》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379次  栏目: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伤仲永》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http://www.170xue.com
《伤仲永》课堂实录 

董晋梅 

教材分析: 
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详写第一个阶段,力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简略地写后两个阶段,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强调的“后天受教育重要”的观点,不要把“主观努力”与之混同。 

学情分析: 
铁二中属于重点中学,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好,预习作业会完成的比较顺畅,他们能够查阅大量资料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能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能够配合老师积极发言,但发言的内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标: 
1、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星椤⒂锲岣叨晕难晕牡睦识痢⒗斫狻⑸臀瞿芰Α?
2、过程和方法: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不作特别设计,随意一些,但要让学生感觉自然贴切。 
二.    作者介绍 
展示学生预习查资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体的要求。 
三.    朗读课文 
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四.    积累实词 
常用的总结规律,生僻的辨析清楚。 
五.    复述分析 
评析复述的过程,即分析教材的过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过程。 
六.    深化理解 
就方仲永的悲剧,谈自己的想法。见仁见智不束缚学生,巧妙引导,不着痕迹。 
七.    小结本课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题则可。 

《伤仲永》课堂实录 
一.    导入新课 
师:刚才在课下就有几个同学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还聊到了现代版的方仲永,看来大家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还查阅了不少资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成果吧。 
二.    介绍作者 
师:谁能简略地介绍一下作者? 

生:【出示幻灯一】王安石,文学家和政治家,文章写得十分出色。二十岁中进士,曾积极推行变法,后新法被废,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生:请大家注意大屏幕,我查阅了作者王安石的生平。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师:介绍得言简意赅,又配有作者画像和文字,真可以说是图文并茂,让我们对作者有了大致的了解。还有谁想补充? 
生: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所以被欧阳修赏识呀。 
生: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京口瓜洲》。 
师: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我们一块来背诵。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我还会背王安石的《梅花》。 
    师:那试试?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学们鼓掌)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 
    生:不是,是自己喜欢,我妈妈就让我背下来。 
师: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过,你的家长也教子有方哦。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多看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歌,遇到自己喜欢的片断不妨背下来,久而久之,我们的文学素养就会提高。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王安石采用随笔的形式写的一篇文章,这种文章往往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那么,作者在《伤仲永》中叙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阐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再见分晓。 
三.朗读课文 
师: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字音: 
师:有拿不准的字音吗? 
生:(摇头)。 

【出示幻灯二】 易读错的字: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师:尽管大家预习得不错,老师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哪些同学愿意区分一下? 
生:“即”读jí,“立刻,就”的意思。容易混淆的字是“既然”的“既”。 
生:“为”读wéi,是动词“写上”的意思。容易与介词“wèi”混淆。 
师:分析得很好,后一个字谁来分析? 
生:老师您帮我们分析一下吧。 
师:好。“夫”,名词以外读“fú”,这里有指代的意思,指代那些本来就平凡的人。这种用法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还会常常遇到,同学们注意积累。 
师:除了字音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节奏。 
师:有问题吗? 
生:不明白课后例题中“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停顿的原因。 
师:谁明白? 
生:这样停顿是保持了词语和短语的完整性。 
师:解释得好。 
生:“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怎么停顿? 
师:谁能解决? 
生:应该读“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师:很好,这是根据语意的停顿。还有么?              
生:最后一段中“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生:我认为应该读“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也是根据语意停顿。 
师: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师:朗读文章除了注意字音、节奏,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作者的感情。 
师:什么感情? 
生:哀伤,惋惜。 
师:何以见得? 
生:从标题和最后一段得知。 
师:你能读一下最后一段么? 
生:(朗读) 
    师:读出感情了么? 
    生:基本上读出了,哀伤、惋惜之情有了,但我认为还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语气,因为最后一个句子虽是问句,但却是督促人们学习的,所以语气应该强烈些。 
    师:分析得好,你能读一遍么? 
生:(朗读)(大家掌声) 
师:好,我们来归纳一下朗读应该注意的点 

【出示幻灯三】 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师:同学们根据这些点,在下面各自朗读一遍,然后集体颂读。 
        学生各自朗读、集体颂读。 
    四.积累实词 
    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准备复述。如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请求帮助。(学生讨论) 
生:“贤于材人远矣”中的“贤”和“如此其贤”中的“贤”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能解答呢? 
生:这两个“贤”不一样。前一个“贤”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后一个“贤”是聪明、聪慧的意思。 
师:我知道前一个“贤”课下有注释,后一个“贤”的意思你从哪儿得知的呢? 
生:前几天预习时我查辞典了。 
师:好习惯。看来好习惯带来好效果,希望同学们都有这种学习的习惯。 
师:一个“贤”字,本来的词性是—— 
生:形容词。 
师:在“贤于材人远矣”中变为—— 
生:动词。 
师:这种词性的改变在文言文中很普遍,我们分析这个词的时候,要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再来确定这个词的意义。这篇文章中还有这类的词吗?请找出来。 
生: “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 
生:“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父利其然也”的“利”。 
师:很好。如果词性的变化掌握了,那就更便于我们理解课文,更便于我们准确的翻译课文了。课下注意积累这样的词语。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或以钱币乞之”的“或”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这个“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1] [2] [3]  下一页

,《伤仲永》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