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文本研究比较阅读:《长恨歌》和《琵琶行》

比较阅读:《长恨歌》和《琵琶行》

03-03 17:55:51  浏览次数:556次  栏目:文本研究

标签: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170xue.com 比较阅读:《长恨歌》和《琵琶行》,http://www.170xue.com
  一、导入课文: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我国古典叙事诗的千古绝唱,白居易死后,唐宣宗在《吊白居易》一诗中写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诗传唱一时;诗歌产生1200年了,不知被多少人吟诵、欣赏、品评,称得上流传千古。白居易的叙事诗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它一定有不同凡响的感染力。我们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来分析《琵琶行》这首诗。学生集体朗读。
  二、理解人物感情:
  问:这首诗中千古名句是那一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其实,诗人和琵琶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白居易,朝廷命官,久负盛名的诗人,处在社会最高阶层;“琵琶女”,风尘女子,“长安倡女”,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也是一般人心中最低贱的人;在1200年前的唐代,等级意识比较强,白居易怎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从诗中看,他们“相同”在何处?(学生讨论,回答应紧扣诗句。)
  明确:
  命运相同,都经历了由盛而衰的人生,沦落天涯
  琵琶女:嫁做商人妇,由长安流落湓浦口,独守空船(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
  诗人:谪居卧病 由京城贬谪到洵阳(我从去年辞帝京,闹居卧病浔阳城)心境相同,孤独、凄苦
  琵琶女: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明月江水寒 梦啼汝泪红阑干
  诗人: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天涯沦落”是诗人和琵琶女的共同命运。这两句诗,直接抒发诗人的天涯沦落之恨:政治上遭打击之后内心的痛苦、愁闷、抑郁不平。
  三、抒发感情的方式
  抒情是诗歌的生命,抒情的效果是有高下之分的。一首好诗情感的抒发一定能感染读者,唤起读者的共鸣,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然而诗人的感喟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他的感情在诗歌中有一个酝酿、渲染、触动、抒发的过程。这种感情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出的呢?
  (一)情感的铺垫
  在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之前,诗歌用三个段落做了感情铺垫:“秋江月夜送客”、“江口月夜听琵琶”“倾听凄凉话身世”,我们就来体会诗人是如何做情感铺垫的。
  第一段:秋江月夜送客
  问:秋江月夜,景色是诗人眼中所见,“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读过后,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发言)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气氛、基调、色彩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开头营造非常浓郁的诗歌的抒情氛围。秋江月夜,无一不在表达着诗人心绪的凄凉、悲哀、痛苦,这样的情绪无法言说、无处倾诉,郁积于心,难以排遣。
  此情此景,江面上传来“铮铮然有京都声”的琵琶的弹奏声,有一种空谷足音之感,它给诗人心灵以震颤,所以“忘归”客“不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请琵琶女弹奏,精神上渴望一种慰藉。
  第二段 江口月夜听琵琶:
  老师朗诵(多媒体展示画面并配乐;工笔画《琵琶行》,配背景音乐琵琶曲《琵琶行》片段,乐曲与这一段的情感起伏吻合)
  琵琶女的演奏的高超技艺自不待言,更妙的是琵琶声还传达出了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声声充满忧伤,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下面我们体会描写诗中的琵琶声传达出什么情感。
  问:
  1. 琵琶声有什么特点?联系琵琶女的身世,体会传达出琵琶女的什么情感?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声音特点:悦耳 低柔 缠绵 清脆 优美 欢畅
  情感:心中平和、春风得意(可能联想到年轻时欢乐时光)
  (2)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声音特点:冷涩 悲抑 哽咽 低弱
  情感:愁绪难表 凄苦孤寂(可能联想到沦落江州 绕船月明江水寒)
  (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特点:铿锵有力
  情感:激愤不平 沦落之恨
  对音乐演奏完整过程的描写,优美、平静--低沉冷涩--高亢不平,体现出情感变化,展现了琵琶女心潮起伏。琵琶女演奏时融入了人生的沧桑坎坷,使音乐具有了一种特别的表现力。
  2. 这一段音乐描写在情感上为下文做了什么铺垫?
  为诉身世作铺垫。这个深夜弹琴的女子一定有特别的身世,这为下文的凄凉话身世做了音乐的渲染和铺垫,使下面的诉说水到渠成,如泣如诉,格外引人同情。
  为诗人抒发沦落之恨做铺垫。曲中传情,琴声触动了白居易的心弦,声声弦弦,在白居易听来都是愁绪都是不平,音乐是诗人情感的引发点。
  第三段 倾听凄凉话身世
  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曲子,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他的心弦,发出深长的叹息,当诉说身世流露痛苦“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能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诗人发出了千古之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总结:在层层的情感铺叙之后,读者受到感染,当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时,就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情感的高潮
  诗并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是诗人忍不住诉说自己沦落之苦。我为第四段配了一幅画,请同学们思考第四段的情感与这幅画的情感是否一致?第四段是什么样的情感?
  心境凄苦
  第四段
  诗人用繁笔来写自己贬谪后精神的苦闷,言辞比较夸张。前人这样评论这一段词气烦絮:“嫌繁冗,如老妪向人谈旧事,絮絮叨叨,厌渎而不肯休也”(施补华《岘佣说诗》),你同意这种说法么?(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从诗歌的思想感情来看,诗人主要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此处不这样写就不能把自己的痛苦深刻地表达出来,不这样写就不能真切地打动别人;从感情的抒发来看,遇到身世相同的知音,有一种情感共鸣,此时他郁积于胸无从诉说、无以发泄的情感终于引发了出来,就象决堤的潮水,定会淋漓尽致。既是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又是人之常情。
  “我”诉说之后呢,“感我此言良久”,这两个人同病相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再弹一曲,凄凄之曲“青衫湿”。
  总结:为什么这样一首诗流传了千百年,引起人们共鸣?
  四、课外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1. 它写尽了沦落之恨。
  人类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欢乐、忧伤、得意、失意,人类所历经的感情古今是相同的。它既是个人化的,又是人类普遍的感情。
  2.
  情感抒发的巧妙安排,“意到笔随”。这首叙事诗目的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借故事来抒发感情,这使得作品具有了不同于一般叙事诗的感染力。故事本身,人们听一遍就足够了,而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让人玩味不尽。这是这首叙事诗成为千古绝唱的原因之一吧。
  板书:
  琵琶行(并序)
  秋江月夜送客 愁苦郁积
  一闻琵琶 忘归
  江口月下听琵琶 牵动心弦(已叹息)
  再闻琵琶 已叹息
  倾听凄凉话身世 引起共鸣(重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声相应露心迹 诉说凄苦
  凄凄一曲泪潸然 情感高潮
  三闻琵琶 青衫湿
  笔随 意到
  琵 琶 行(并序)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音乐——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比较阅读:《长恨歌》和《琵琶行》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