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文本研究一堂比较阅读课的尝试与所得

一堂比较阅读课的尝试与所得

03-03 17:55:04  浏览次数:779次  栏目:文本研究

标签: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170xue.com 一堂比较阅读课的尝试与所得,http://www.170xue.com

  这次新的尝试,缘于我对公开课的痛苦抉择。在从教的这几年里,我一直苦于这种现状:整节课看似教师振臂一呼学生群情沸腾,实则设置的问题形同虚设,没有应有的思维过程;要么学生昏昏欲睡教师黯然神伤,一节课下来如坠云雾。理论上经常说要了解学情,备学生,可到底怎样才能落到实处呢?在讲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看到了契机。
  之前讲授这篇文章,我采取了老一套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别里科夫所谓的套子,学生很快就从字里行间找到了他生活上的套子和思想上的套子,并很快找到他不仅套己,并且套人。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学生也能很快领会深意。看似热热闹闹的一节课,其实费力不讨好,问题设置太过简单,似乎就是为了撑过去一节课而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我想,对于学生而言,思维上的所获甚少。既然学生能在很短暂的时间里解决这些问题,何不节省时间让他们体会更高层次的思维体操呢?于是,这一届,我设置了这样的环节,采取了新的办法。上课之前,让学生就这篇文章提问,把不理解之处以问题的形式记在纸条上上交。上课前我把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类,按照学生的层次把问题进行有梯度的排序,打在幻灯片上,并在问题之后打上学生的名字。我告诉学生,能质疑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并笑称要让他们的名字“流传千古”。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打在了幻灯片上大受鼓舞,质疑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质量也越来越高,甚至丰富了我的备课教案,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我很惭愧,同时反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了解。于此同时也给我自己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这节课我又“故伎重演”,事实上效果还不错,正是缘于上节课的契机。这也是我在“备学生”、“探学情”上的一次尝试,较有效果,也更激发了我的信心。
  在选择课文时,刚好上到了杂文单元。说实话,从大学起我就酷爱杂文。我敬佩所有不管身处何种境况都敢于书写真实情怀的有胆识有才情有深厚人文关怀的人们。虽然很惭愧自己的人格操守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他们永远是我思想历程中的一座座丰碑,不管在哪个时代,他们都应当是我们的指引灯塔。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来的茫然、冷漠、无归属感的现实状态具有重大意义。我自己首先被文本所感动,所以自己很有激情,我想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吧。
  本单元的两篇文章:《我若为王》和《剃光头发微》,我欣喜的发现,两文的共同之处都在讲“权”,同样对“权”感触颇多,但手法不尽相同。能不能进行比较阅读?我思考了很久,因为之前从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很有破釜沉舟的架势。我突然想起大学里涉猎的比较文学。基亚在出版的《比较文学》中曾经说过:“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无论在中外文学还是各国文学之间,也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或是文艺思潮、流派和运动之间,都还存在着众多的并无影响事实联系却又十分相似的情况。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过无声之美:“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独有偶,英国诗人济慈在他的《希腊古瓮颂》中也写道:“听得见的声音固然美,听不见的声音则加倍幽美。”既然不同国度的文本都能进行精彩的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为什么不可以?何况,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欣赏。比较思维作为“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其差异,求异存同的思维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较阅读是一种“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的方法,可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或文体、或人物、或风格等。通过对照分析,学生能在由此及彼,寻同辨异中掌握文章的写法。

[1] [2]  下一页

,一堂比较阅读课的尝试与所得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