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苏教版课堂实录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望庐山瀑布》《绝句》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望庐山瀑布》《绝句》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703次  栏目:苏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望庐山瀑布》《绝句》古诗两首课堂实录,http://www.170xue.com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学生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自学《绝句》,老师巡视指导。)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忙?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转向前—学生)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赞许地点头)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抢着答)包含!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加深了理解。)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大声)“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读)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轻快地)“两个黄鹤……”
     师:(赞许地)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学生再次自由练读)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实物投影展示一学生的简笔画)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学生学得很开心。 ]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众人笑)
     生:(沉思片刻)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满意地点头)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学生们沉思)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总结得准确、适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启发学生体味古诗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语言的深蕴,这种审美教育对学生终生有益。]
     生:(看着图画,练习背诵,纷纷举手。)
     师:不少同学想试一试,咱们一块儿来背诵。全体起立,背诵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全班同学放声背诵)
     师:回去继续背诵这两首诗。李白流传至今的诗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大约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好吗?下课!
     [这种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作业内容,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信息量,培养了自学能力。]

上一页  [1] [2] 

,《望庐山瀑布》《绝句》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