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 →学习网 → 语文教学 → 苏教版课堂实录 → 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黑板”跑了》教学实录的分析反思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134次 栏目: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黑板”跑了讲述的是著名科学家安培的故事。安培离我们的孩子很遥远。于是,我引领着孩子们从故事情节的细微处,从人物举动的细微处,逐渐走进安培,直至读懂他!
细节一:大街的热闹和安培的静思(第2段)
师:(引读完句2:……很热闹。)这句话很简单,谁能从字里行间去想象出当时大街的热闹场景呢?
生1:大街上的车很多,人也很多。
生2:行人有的去买东西,有的在随意散步,车子有的往这边来,有的往那边去。
(学生们大都从“来来往往”一词上展开了想象,显然,这还不够,这只是一种镜像,还缺乏声响上的热闹。于是,我继续提醒:)
师:这大街上呀除了来往的车辆行人多,听听看,还有……
(学生脱口而出——声音也很多!)
生1:行人边走边说说笑笑。
生2:街旁的商铺里还有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
生3:肯定还有音乐声。
生4:马车来来往往的,也会发出“嗒嗒”的声音和赶车的声音。
师:是啊,人多、声音多,物品多,真是热闹啊!
(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让我们把眼光从整个大街的热闹处收回、缩小、聚焦,看看人群中的安培是什么表现呢?
(学生自由朗读想象)
生1:他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就是一个人低着头朝前走。
生2:大街上所有的景象声音他全都没有感觉到,特别特别投入。
师:大街这么热闹,安培却这么安静投入地思考着,难怪书上用什么词把这两部分连起来了?
(学生一下就找到了“可是”)
在请学生朗读了这个对比画面之后,我继续追问——
师:从这个“可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安培?
学生纷纷发言——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教师板书)
环境描写往往能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本课亦是。原本简短的关于大街情景的描述在孩子们的恰适想象
中得到了还原与丰富。这种还原与丰富使得文字立体而生动。更主要的是,当这种想象与安培低头沉思
的画面形成对比时,人物的形象一下就得到了凸显,在孩子们脑海里高高地树立起来。这种类似于电影
镜头由远推进并最终定格的效果往往能在我们的心海刻画下深刻而隽永的痕迹。
细节二:心算 计算与演算
(请学生朗读3、4小节)
师:听完这两小节,文中最多出现的哪个字映入了你的眼帘?
生:算
(板书:算 )
师:算是解决数学题最常用的方式,比如有……算?文中提到的有什么?
生:心算 计算 演算(板书)
师:心算和演算都是计算的方式。走进这两个“算”,我们将会更好地走进安培的内心。闲来读读关于
“心算”的句子。
(生交流,略去)
师:(引读:安培高兴地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演算起来。)孩子们,读完这句话,安培
的什么举动什么细节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1:从口袋里掏出了粉笔。
生2:掏出粉笔这个举动。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一般的人出去散步逛街的时候都不会带粉笔的,可是他却随身带着。
生2:可见他随时带着粉笔,经常会拿出来演算。
师:是啊,从他这个自然的举动中,我们甚至可以联想到,昨天他外出散步的时候也是……,前天……
每次都会…… 他的心里装的都是自己的科学研究!
孩子们,往往细节之处流露的就是一个人的最伟大之处。“掏出粉笔”这一小小的举动让我们再次深刻
感受到了安培的——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继续跟着安培往前走,还有什么细节也打动了你?
生1:安培忙说:“别动……”看到“黑板”动了,他很着急,还情不自禁地跟“黑板”说起了话。
生2:他太投入了,居然不由自主地就跟“黑板”说起了话。
生3:“黑板”向前移动,他跟着往前走,而且还是聚精会神地演算着。
生4:他跟着往前走,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黑板”在动!
生5:是啊,马车往前走的时候,肯定还会发出“嗒嗒”的声音呢,再加上周围还那么热闹,可是他居然还是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真的是太投入了!
师:就这样,你跑,我追,你跑,我算,直到后来——(引读完结果)
让我们再把目光放回到这热闹的大街,满大街的车来车往,人声鼎沸,而人群中,只看见一个人跟着一辆马车快速地跑着,还拿着粉笔在笔画,你说,这大街上的人会怎么评论呢?
(学生听了我的假设,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脱口而出:肯定会觉得很奇怪,甚至觉得他是不是疯了!)
师:是呀,不明真相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反应,可是,我们不一样,我们已经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那你来跟这些人解释解释吧!
(学生高兴地做起了解释,把安培正在认真演算的事情复述了起来。)
师顺势接过话头:刚才有同学说行人可能会说他是个疯子,其实,他的确很疯狂,但是,那是对什么的疯狂?
——对科学研究的疯狂!(学生不约而同地大声作答)
补充提升:正是因为对工作学习如此地投入,所以安培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后到初中时学到的一些物理知识有不少都是他的发明呢!他们的成功都在告诉着我们一个朴素而实在的道理,那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由点及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便是这个教学环节的特点。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老师和孩子们抓住了“掏出粉笔”和“跟着马车跑”这两个细节,再次引发想象,
从多个角度发散开去,而又始终聚焦在一个点上。这样的教学亦张亦驰,学生的思维活跃,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细节三:为什么这里没有“冒号”了?
课上到最后了,刚读完最后一小节,子琪便迫不及待地举手——曹老师,为什么这一段中的黑板一词上没有引号了?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啊!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善思与好问,急忙肯定了他的提问,同时也把问题抛向大家。没想,马上有好几只小手高高举起,“我知道,我知道,老师不是说了吗,因为这不是一块真正的黑板,所以要在两边加双引号,可是,现在,安培发现它不是一块真正的黑板,这儿指的就是真的黑板呀!”回答精彩,我忍不住给孩子送去由衷赞赏的掌声。
相关分类
苏教版二年级课堂实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