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文本研究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论《滕王阁序》中的美育问题

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论《滕王阁序》中的美育问题

03-03 17:55:16  浏览次数:903次  栏目:文本研究

标签: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http://www.170xue.com 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论《滕王阁序》中的美育问题,http://www.170xue.com

  《滕王阁序》(以下简称《滕》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欢宴上即席写下的一篇著名骈文,他借对滕王阁的壮丽和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感情,历来被人称道。然而,在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下,教师很少对该文进行深层美育意蕴上的研究。如今,面对大纲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要求和对创造性人才的强烈召唤,情感教育显示出了它锐不可挡的强劲势头。
  情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的完美的人。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自然,作为情感载体的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这一神圣的使命。本文结合《滕》文的具体内容,对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讨论。
  一、自然美调节人的情绪
  大自然以其丰富的外形,为人们展示了广阔的审美空间。无论是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它们都能以感性形态直接激起人们的美感。我们知道,人的心绪常会被一些不尽人意的世事扰得很坏。作为文中的主人公——王勃一生命途多舛,多次被贬官,其时他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了,但他在大自然的佳山秀水面前,完全放下了世事的纷争,信手把笔地对自然美景进行“随意乱涂”,你看他先是在山路上的远眺近睹,然后是“披绣闼”后的俯视,最后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把山川美景推向极至,于动静中再现了诗人此时愉悦、恬淡的心境。在这里,诗人借自然之美,疏散了心中郁积的愤懑和不快,很显然,自然美在其中起了调节人情绪的作用。难怪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能写出《永州八记》这样不朽的篇章。由此看来,教师在教这类课文时,要把自己平时积累的自然审美知识与文中渗透的情致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地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心情。
  二、人之美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人之美是人的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体,它附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在《滕》文中,我们能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窥见作者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顿生的孤独感,但他没有因为自己身处逆境而独善其身,反而是在偏远之地“望长安”“目吴会”,希有朝一日能得到皇帝的召见,有请缨立功的机会。读到这里,一个爱国忧民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了。自然,学生就能够顺理成章地接受文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隅非晚”的矢志不渝思想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利用类似的例子,积极引导学生借关注人物的外在美来帮助理解人的内在美,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三、形式美能激起人强烈的求知欲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在《滕》文中,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怀,在全篇的形式上下了一番功夫。看,通篇除“嗟夫”“所赖”“勃”“呜呼”“云尔”九字以外,其余多为四、六偶句,间或使用三字句或六字句,使全文句式整中见散,摇曳多姿。同时,作者还特别注意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这样的形式组合和艺术处理,读来铿锵起伏,如诵律诗,这自然而然地激起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
  我们通过对《滕》文中的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的论述,旨在希望教育同仁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美育环境,使审美由一种摆设转化为培养新人的有效手段。

,自然美、人之美、形式美——论《滕王阁序》中的美育问题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