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人教版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市级学科带头人展示课《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市级学科带头人展示课《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322次  栏目:人教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市级学科带头人展示课《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http://www.170xue.com
B 、学生自主学习后三次对话:
1. 提出学习要求:
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分角色朗 读,注意运用三步读书法 ——
n 第一步:找出形容说话的神态或心情的提示语,帮助读;
n 第二步:圈出重点词语或标点,进一步理 解读。
n 第三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n 温馨提示:选择③④组对话的同学请先在( )里填上提示语。
同桌练习,教师巡视。
  2.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②的同桌:
生分角色读。
学生:我借助提示语“轻蔑”来读铁罐的话,重读了“懦弱的东西”,因为后面有个“!”。
老师:老师发现你还加了表情和动作,来,到前面来面对同学展示一下。
生绘声绘色地说铁罐的话,赢得掌声鼓励。
学生:我借助提示语“争辩”来读陶罐的话……
学生朗读,但语气中确少“理直气壮”的感觉。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 26课《陶罐和铁罐》……
学生:不非常正确,老师,课本上明明写的是 23课,怎么能是 26课?
老师:对啊,就用这个语气来读陶罐的话。
生再读。
老师:非常正确,争辩的时候就该理直气壮,这才能体现出陶罐“并不是懦弱”。
生分角色读。
选择③的同桌:
生分角色读。
学生:铁罐用“恼怒”的语气读,这次有两个“!”,语气更加重。
学生:还要重读“破”。
学生朗读铁罐的话,表情很恼怒。
老师:铁罐这么恼怒,陶罐反应怎么样?
学生:陶罐还是很平静。
老师:你为陶罐加的提示语是什 么?
学生:心平气和。
学生:友好。
老师:陶罐心平气和地说——
学生朗读。
老师:陶罐友好地说——
学生朗读。
老师:“和睦相处”是什 么意 思?
学生:友好相处,不争吵。
老师:何止是陶罐和铁罐需要和睦相处,咱们家人之间需要——
学生:和睦相处。
老师:同学之间需要——和睦相处。
老师: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也需要——
学生:和睦相处。
老师: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生合作: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接读。
选择这一组的同桌共同分角色读。
【 透过重点词句和标点体会内涵,培养学生把书读厚、读透的习惯; 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理 解词语的习惯 】
选择④的同桌:
学生朗读。
老师:给铁罐的话加什 么提示语?
学生:这个时候铁罐十分恼怒,因为他听了陶罐的话,觉得说不过他了,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心里就更恼火了。
老师:你能联系上文从字里行间体会到铁罐的内心,真会读书。老师注意到了你刚才说到的提示语“十分恼怒”,来,铁罐十分恼怒地说——
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
老师:铁罐由刚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现在是——
学生:恼羞成怒。
老师:陶罐始终是——
学生:心平气和。
学生:友好谦虚。
3. 整体朗 读感悟:师生配乐分角色表演读。
铁罐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吗?(擦掉最后一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并能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在学学生朗读的时候,注意坐读和站读的姿势,利用评价语或手势培养或纠正。】
(三)学习课文 10 — 17 节,领会寓意。
老师: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个罐子最后怎么样了呢?
生复述了 10 — 17 节。
老师:你把 10 — 17 节都复述下来了,真不简单。看来你课前预习的时候下足了功夫。
学生:陶罐后来被人们挖出来,变成了宝物。
老师: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学生:价值连城。
学生:无价之宝。
老师:同学们平时肯定特别善于积累,瞧,这四字词顺手拈来。
学生:铁罐后来氧化了,没了踪影。
老师:也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就是——
学生:无影无踪。
(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氧化)
老师:你知道“氧化”的意 思吗?
学生:略。
老师:你懂得真多,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课前我查了资料。
老师:你瞧,如果遇到的问题在课本上找不到答 案,就可以借助资料的帮助。
师举起铁罐的实物,小结: 铁很活泼,能和氧结合变成氧化铁,那是一种红褐色粉末,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的样子。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一层层氧化,一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师结合板书 小结:陶罐和铁罐各有长处和短处,骄傲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结果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谦虚的陶罐能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 和为贵,最后成了无价之宝。
【资料的适时链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 解。
老师: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 你想说什 么?
学生: 我想对铁罐说,不要太骄傲,总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
学生: 我想对陶罐说,铁罐一直奚落你,你却仍然对铁罐谦虚友好,而且很有礼貌,我要向你学习。
学生:我想对自己说,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和别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
老师: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们不仅要取长补短,还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教师在板书“和”字上画心形。
【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 解,同时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适时用评价语或者手势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发言好习惯。 】
五、分层练习:以《 和 》为题写故事。
A 、以《铁罐和陶罐》为题,重编这个故事。
B 、以《钢笔和铅笔》或者《雪花和梅花》为题,仿写一个故事。
【培养学生书面仿写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养成及时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习惯。】
六、板书设计:
陶 罐 易碎→永久 无价之宝
和友好↓ ↑ 奚落
铁 罐 坚硬→氧化 无踪无影

上一页  [1] [2] 

,市级学科带头人展示课《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