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实录《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284次  栏目: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http://www.170xue.com
   生:“竟”。

   师:“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个副词是哪一个?

   生:“但”。

   师:哦,不是,比“但”重得多了。

   生:“却”。

   师:对。第一个,“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二个,“却”长出了叶子。一个“竟”一个“却”,这个给史铁生一种深深的震撼。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情感经过历练,逐步地趋向了理性。

师:同学们,接下来文章写到:“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短短这个自然段,有几个句子啊?

   生:三个句子。

   师:我们是否应该注意这两个叠词——一个人进入沉思的时候,前边一个“慢慢”,后面一个“静静”,于是进入了一种静寂。啪!一个句号,造成了一个断裂,引起了下面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我们齐声读一遍。

   生:悲伤也成享受。

   师:这个“也”字不能少。现在值得我们思考而不是讨论:悲伤,怎么会也成了一种享受呢?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述的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大家熟悉这个名字吗?

   生:熟悉。

   师:有篇文章大家学过吗?《世间最美的坟墓》,茨威格写的,读过吗?

   生:(摇头)

   师:高三肯定会读的。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他说,有一个小孩他一不留神走进了森林,结果在森林深处遇到了他心里十分害怕,就奔啊跑啊逃啊,一股劲的终于走出了困境。第二天,他给朋友给老人讲述他昨天的经历,这个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一种喜悦、骄傲的神情,再也不是森林里的恐惧,死亡前感到的威胁。什么道理呢?因为中间已经有了一个时间的距离。按照美学最基本的原理,美,必须有什么?

   生:距离。

   师:对,距离产生美。史铁生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所以他才会体验到:悲伤也成享受。我们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遍。要注意三句话,每一个句号要有相当的停顿。第二,要把“慢慢”“静静”读好。最后,“悲伤也成享受”,这种体验性的句子要读好。

   生:(朗读文章11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重复再读一遍——“悲伤也成享受”。

   生:悲伤也成享受。

   师:好。那么这篇短短的散文最难懂的,在这里:为什么文章要多次提到那棵合欢树的影子,要多次提到那个小孩儿——他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而结尾又落在那个小孩儿上——“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为什么多次的提到那个小孩儿,为什么多次的提到那个树影儿?大家可以两两的议一下,到底为什么。

   生:(讨论)

   师:同学们非常好,说“知道一点,但也不算太懂。”对吧,那么你来讲,好不好?

   生:我觉得他是从那个小孩身上,折射出了他自己,想到了那一些童年的事。那个树影,应该是他和他母亲当初一起经历过的那些事情,也是母亲和他一起走过的那一段回忆。

   师:我非常欣赏你用的一个词:折射。还有同学希望发言吗?

   生:我的观点跟她不太一样。我把合欢树看作天下所有母亲的母爱,那个影子就是他的母亲对他的爱,只是那合欢树其中之一,把小孩子比作他自己和母亲所经历的一些回忆。

   师:好的。在这里只要发表意见就是很好的。

   生:我觉得这是一种生命的循环,母爱的延续。

   师:“生命的循环”,好。刚才有位同学讲的“折射”,我很欣赏。你说的“生命的循环”,我也有同感。

   师:刚才我们已经出示了两个句子:“在叙述中流露原初面目的情感,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向理性,”看第三句:“理性最终孕育着哲学的果实。”(屏幕显示王安忆评价的第三句)在这里,史铁生的散文总给我们多一点感受。什么感受呢?一种神秘感。是不是因为母爱,搬来的原本是含羞草,却成了合欢树;因为母爱的感召,终于让一个双腿残废的儿子,成为著名的作家。是不是因为合欢树的感召,那个不懂事的小孩儿,整天望着树影儿,不吵也不闹?史铁生的散文,他成功的地方很大程度就在于总给我们多一点的思考,多一点的感受。不管他的《合欢树》还是《我与地坛》都给人以神秘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结尾,特别出现了一个词语,叫“意蕴”(板书:意蕴)。将来你们会读到戈尔的文章和论断。他说什么叫“意蕴”呢?用言语很难表达出来的,比言语所能够表达出的更深刻更令人回味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属于史铁生的。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结尾出现了“意蕴”两个字,我觉得,用在《合欢树》的结尾,也是再妥当不过的。 

   师:现在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时间。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文章好好地默读一遍。

   生:(默读)

   师:然后,把作家王安忆的三句话抄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生:(抄写)

   师:好,我们把这三句话齐声朗读一遍下课。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贴着课文教语文

——观陈钟樑先生《合欢树》等课有得

深圳市南山区学府中学 屠 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合欢树》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