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精美散文中秋明月千里,诗文慨叹人生

中秋明月千里,诗文慨叹人生

03-03 17:17:37  浏览次数:824次  栏目:精美散文

标签:精美散文网,精美散文欣赏,精美散文诗,http://www.170xue.com 中秋明月千里,诗文慨叹人生,http://www.170xue.com

  时值中秋,明月千里,天人共圆。然而身处校园,没有更多的假日思想,忙碌中的中秋,年年如此,忽略了很多,积攒了很多。快乐中的无奈,无奈中的快乐,都随明月圆缺。
  积累赏析古人明月情怀,想象月照千里的味道。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人写中秋明月,无过苏轼的。在有中国人的地方,每一个读书人对这首《水调歌头》耳熟能详。天地间无情,真正能让人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相交融的和谐之美可遇而不可求。就像美丽的梦一样。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过:“对花逢酒不饮待何时”,而月亮不正是一朵高悬天际的岩石之花吗?喜欢与别人一起饮酒,尤其是看别人饮酒,别人的快乐也就是他的快乐,他心胸豁达,气质清明。浮生如梦,他处在醉与醒之间享受自己。在东坡的词中,有他对上天宫阙的疑惑。有他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象的无奈悲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苏轼对宇宙的领悟,也可以看成对人生回答: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作者由此参透人生,但这种感悟并不令人感觉寒冷。苏轼此词无论写作手法或意境都属上乘之篇,有点醉人醉语,却美妙并富有哲理。“前人咏月诗词几可尽废,尚无后人可与比美”。
  豪放词中写中秋苏轼为最,婉约词里当属纳兰容若。此词是容若写于中秋的吟月怀人之作,用词谴句,华丽清雅。
  琵琶仙  中秋  纳兰容若(清)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
  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
  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清辉了如雪”是闲逸公子纳兰容若的风骨。花径里戏捉迷藏,惹得梧桐簌簌落下,写少年往事。“轻纨小扇”忆婉约女子。“刚作愁时又忆卿”,语简情深。容若心思凄惋低徊。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团圆的人共渡团圆夜,不得聚首的人,只好平添愁绪。
  满江红  中秋寄远   辛弃疾(宋)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题为“中秋寄远”,主旨无疑表达佳节思亲。上片以“快”字点出情绪,又以“怕”字写出担心之意,作者独依栏杆望月吹笛,一声吹裂,笛声的清远激越,作者心中也是慷慨激昂,满心悲愤而无处可诉。后以“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片一问嫦娥,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之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辛弃疾是南宋主战派的将领,在主和派当权的情况下备受排挤,只能闲居乡里,借佳节明月寄寓情怀。明月在天,而自己一片冰心也只能浮于浑浊黑暗世界。嫦娥满头白发,实是作者“可怜白发生”,岁月已逝,壮志未酬。
  中秋寄远,应是怀念远方的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辛弃疾的一些朋友都是和他一样饱受排挤打击怀才不遇的主战派人士。此词也可以理解为思怀远人,描写月亮只是渲染情绪,希望月亮长圆,人也能时常相聚。实是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悲愤。
  太常引 辛弃疾(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词豪放,尽人皆知,报国而无门的愁苦心结多在词中流露。但他的这首《太常引》确实浪漫婆娑。依托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词人借用神话传说织构出一个超现实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疑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与《满江红中秋寄远》中“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异曲同韵。
  挡住月光的“桂婆娑”,或许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和金人的势力。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解出更广泛的象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词人利用神话,借助想象和逻辑推断来表白自我,实是用心良苦。

[1] [2] [3]  下一页

,中秋明月千里,诗文慨叹人生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