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实录《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63次  栏目: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170xue.com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http://www.170xue.com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3、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4、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难点和重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 三、教学方式 自主研究,集体讨论 四、创新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文体的阅读方法,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作一点实践性尝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查阅资料,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茅盾简介》 3、阅读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特征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生:大西北具有雄壮、豪放、粗犷的风格。 2、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砥  积雪消融  不折不挠  纵横决荡 二、交流《茅盾简介》 教师提示要点: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2、现代作家。        3、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        4、茅盾文学奖 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作者姓名及简介 三、研讨课文 教师:要粗略地读懂一篇文章,其实首先只要弄懂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请大家想想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了一篇文章的那些方面?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个主要是从内容上讲,第二个主要谈的是写作手法等等,第三个则与主题有关。 教师:很好!再想想如果从散文的特征--“形散神不散”这个角度来看呢?这三者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板书:形散神不散 (学生讨论) 学生:第一和第二问题主要是“形”这个方面的问题;第三则是有关“神”这个方面的。 学生:根据我所查阅的资料(课本第31页《散文的一般常识》):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散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两者的运用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服务于“神”,即根据主题的需要去选择材料和表现手法。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给大家开列一个书目,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以这三个问题为框架,各自列写出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纲。最后请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在四人所列提纲的基础上酝酿出一个新的提纲,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注意充分运用所列书目。 书目: 《小橘灯》 《谁是最可爱的人》 《爱莲说》  《荔枝蜜》 学生读书、列写提纲,展开讨论。 教师:大家刚才阅读都很认真,讨论也很热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可以将提纲拿来给大家评头论足一番?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要有点勇气、有点实力的,但也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难得的机会! (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第三组所列提纲) 提纲如下: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4、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真正想礼赞的是谁? 6、文中哪些语句富有深刻的含义,哪些词语御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大家就这份提纲谈谈自己的看法,看看它的精譬之处何在?不足之处又是什么?请大家畅所欲言,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生甲:这份提纲从体裁一直谈到字词,比较全面。 学生乙:这份提纲给我的感觉好象有些笼统或者问题太大了一些,有些方面的问题则没有涉及到。 教师:怎么讲? 学生乙:比如说:根据书目中《荔枝蜜》一文主要是赞颂蜜蜂,作者却宕开一笔写荔枝林,我想,本文课题是《白杨礼赞》,那么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黄土高原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丙:还有,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另外根据参考书目《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第四、第八小节再结构上的作用,我想本文的一、四、六小节在结构上也可能与之相类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这里的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丁:我觉得第七和第八小节很重要:第七小节的四个反问句之间的关系,第八小节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都应该作重点分析。 学生戊: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要补充一下,那就是本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写出来的?........还有,好象作者写得比较隐晦,不,是含蓄。 教师:你从哪儿发现的? 学生戊:就是最后一小节写那个楠木,好象作者对楠木持否定的态度。作者在前文中由白杨树联想到了北方的农民和哨兵,但是这里却没有说明楠木是指谁? 教师:不错,这个问题提的好?同时表现这个同学很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 我们不妨请这个提纲的原作者--第三组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戌:我觉得这几个同学提的意见很好。(下面一片笑声)但是我们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有两点,第一,老师在提出列写提纲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要列详细的还是简略的提纲;(下面窃窃私语,教师插一句:这个好象的确是老师欠考虑之处)第二,我们觉得,如果要想包括刚才几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那么这个提纲就得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包含几个层次的提纲。 教师:好,总之大家确实是认真地阅读了课文,并且进行认真深刻的思考,提的问题比较有价值,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探讨现有问题的同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这很值得赞赏!下面请大家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对自己原有的提纲进行再讨论和修改,然后编写出一个比较详尽的,富有层次感的提纲,最好帮我把板书也设计出来,这样也省得我再动脑筋了。(学生大笑)注意:要综合大家刚才所提的方方面面的建议。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提纲中涉及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展示第七组经过修改后的提纲(实物投影仪) 1、本文的体裁是抒情散文。 2、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3、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如何分段? 学生先讨论“本文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展开抒情和议论的?”,讨论意见归纳如下: 1)课文首句就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点出赞美对象。然后宕开一笔写黄土高原,先写其“雄壮”“伟大”,再写其“倦怠”“单调”,目的还是突出白杨树。接着写其外形,通过展示其外形进而揭示其内在的“神”美。并且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再次直接抒情,突出文章主题。这样文章的主线十分清楚,布局严谨。 2)课文第1、4、6小节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几小节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都有其相似之处,实际上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可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关于段落的划分: 学生甲:根据课文的线索--“不平凡”--本文可以分为五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          之情。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4小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揭示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第5、6小节)具体描写白杨树外形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小节)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白杨树的象征           义。     第五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教师:大家认为他的划分方法如何? 学生乙:我认为他的划分不错。不过我们认为还有另外一种段落划分方法。 教师:原闻其详。 学生乙:我们认为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刚才那位同学也说了开头作者赞美白杨树,其结构上的作用是统领全文,那么结尾处的再次赞美既回应了开头,同时也是对白杨树的感情升华,在结构上也起了收束全文的作用。此其一。其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第1、9两小节主要侧重于抒情,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而中间则主要通过描写间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分别从三方面分说其不平凡。据此我们认为本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和崇敬          之情。统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8小节)从三个方面分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第三部分:(第9小节)再一次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收束全文。 教师:好!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条理清楚。大家鼓掌给予鼓励!下面请大家发表一下看    法。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由于角度不同,导致分段结果不同。但是并不矛盾,因此,两种分段方         法可以并存。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具有怀疑精神和挑战精神是学好任何知识所必须   具备的良好素质。 5、本文主要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烘托以及托物言志等艺术手法。 1)先讨论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楠木象征蒋介石(第五组有学生提出异议:楠木可以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或者更精确一点象征了一切妥协、退让,实行消极抵抗的人。在“抗日军民”前必须加上修饰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敌后”) 教师点评: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考虑比较全面细致,但是有一点大家要注意:楠木前有一个修饰语--“贵族化”,那么楠木象征“象征了一切妥协、退让,实行消极抵抗的人”是否完全正确呢? 2)讨论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第二小节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为引出白杨树设置了背景,并且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第九小节以楠木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3)课文在第八小节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另外在第七小节,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6、讨论第二小节是如何写高原的?   学生回答:本小节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买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       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7、讨论第五小节是如何写白杨树的外形?   课文先以“力争上游”总述其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再概括出其“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8、讨论第七小节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首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气质全面地赞美白杨树。然后运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逐层加深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启发人们的联想;第二句肯定其品质及其与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而第八小节末尾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四个排比句的意思。 9、讨论语言富有深刻的含义,词语运用比较准确、生动和优美。 教师提示:试举一-二个例子来说明即可。其余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  学生:第一小节用“实在”来强调作者对白杨树的高度赞美和崇敬之情。    第二小节“扑”、“涌”等词语的运用精当贴切、生动凝练。 10、作业:讨论本节课的得失,课后写一篇学习体会,就课文内容、艺术手法、语言运用、课堂教学形式、目标达成的情况,或者干脆就是自己意见或建议等方面,任选1--2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