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语文高二语文试题浙江宁海正学中学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浙江宁海正学中学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931次  栏目:高二语文试题

标签: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浙江宁海正学中学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浙江宁海县高二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其所而众星(gòng)之  其为人也孝弟(tì)

  B.人焉(sōu)哉  钻燧取火,(qī)可已矣

  C.吾其(pī)发左衽矣  周(jiàn)于二代

  D.(céng)是以为孝乎?  有若对曰:“(hé)彻乎?”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气馁襁褓举一返三  B.接踵迁徙谄媚逢迎陈利就列

  C.俸禄奸佞辅仁以德抱怨  D.笃厚逾越反躬自省中道而废

  3.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①忠告而善道之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孙以出之

  B. ①吾其被发左衽矣  ②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③今之从政者殆而

  C.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见其二子焉  ③五世希不失矣

  D.①女安,则为之  ②夫子之说君子也  ③周监于二代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

  C.求!无乃尔是过与观过,斯知仁矣

  D.既来之,则安之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6.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C.相互间的猜忌终于使原本感情和睦的夫妻俩分崩离析,各走各的路了。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7.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www.170xue.com

  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文质论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8.根据原文,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文”和“质”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其中“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

  含有质朴、朴素之意。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

  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C.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

  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D.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

  是指外在的表现。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

  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

  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

  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

  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

  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

[1] [2] [3]  下一页

,浙江宁海正学中学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