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8:55 浏览次数:384次 栏目:高二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 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诗人为何有“寂寞壮心惊”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结合注释①了解到本诗写作时间是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但“边隅还用兵”,吐蕃回纥乘虚而入,战乱再起。战火已烧至“雪岭”一带,注释②告诉我们“雪岭”在成都西,作者曾居住在成都草堂。此时严武已去世,杜甫的生活失去依靠,他又开始了漂泊生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计问题,而是面对“天地日流血”的战乱,发出“朝廷谁请缨”的疑问并由此产生“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这样再概括出答案就容易了。
(2)“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答案:(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tag: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二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