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448次 栏目:高二语文试题
厦门市2009—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质量检查
《语言文字应用》《新闻阅读与实践》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基础知识填空(24分,每空1分)
1.《语言文字应用》部分(16分)
⑴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 、 、 、去声。
⑵汉字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到现在的样子,中间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同时也逐渐发展出了一些不同于“画图”的造字方法,其中主要的就是象形、 、 和 。
⑶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色彩义”,包括 、 和 。
⑷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熟语家族中较常用的还有 、 和 。
⑸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句两句叫“首联”,第三、四句两句叫“ ”,第五、六句两句叫“ ”,第七、八句两句叫“尾联”。
⑹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 、 。
2.《新闻阅读与实践》部分(8分)
⑴报刊、 、 与 是四种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
⑵特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它所反映的不是一件事的始末或者一个人的一生,
而是其中最生动、感人的一幕或者最激动人心的一瞬间。我们一般把特写分为人物特写和
两大类。
⑶新闻评论主要包括 、评论员文章、 、 、专栏评论等。
二、单项能力测试(12分,每题2分)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散(sǎn) 散漫 散席 散兵游勇 散装饼干
B.丧(sàng) 丧失 丧钟 丧权辱国 丧魂落魄
C.殷(yīn) 殷勤 殷红 殷切期盼 家道殷富
D.冠(guān) 衣冠 树冠 冠冕堂皇 冠状动脉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记忆移植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它可能被科学怪人利用,危害社会;它会妨害隐私权,使人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B.他们俩个人必竟是多年的老朋友,虽然刚才吵得几乎挥拳相向,但过了不大工夫,又和好如初了。
C.我国海关与有关部门配合,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开展辑私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D.为了搞好技术革新,上了年纪的李师付也进了培训班,他负出了比青年人多得多的辛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歌手李亚蓉在《我是你的》一书中,披露了娱乐圈多样化的潜规则,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在这个圈子里要做到一尘不染绝非易事。
B.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转益多师”,今人求学也不可师心自用。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中感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指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7.下面关于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其基本要素和其他叙事性文体是一致的,它包括六要素: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
B.新闻的开头称作主体,往往是最精练、最重要的部分。有时不必把新闻的六要素都顺次地写出来,只要挑选一两个最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或者内容最重要的就可以了。
C.新闻报道的第一原则是“真实性”,但真实性并不是没有倾向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客观记录,它允许作者主观选择和加工,不同国别、不同媒体报道出来的同一件事,也会有差别。
D. 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真实性和文学性。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正因为它严格地忠于事实,所以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真实资料”。
8.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 。可以说,无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三、语言综合应用(16分)
9.江西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中“灯残无焰影憧憧”“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内容。(3分)
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 ,魂销 时。
10.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语病,读后请加以修改。(3分)
①日前,我校召开了以“科技与我们”为主题的第五届科技节。②在科技节的开幕式期间,同学们表演了“超级转基因孵化器”“车轮的遐想”“废物利用”等10多个节目。③他们有的以形态演示,有的用模拟道具,还有的借背景衬托,受到了在场观众的好评。④本届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将持续10天。
⑴第 句搭配不当,应改为: 。
⑵第 句用词不当,应改为: 。
⑶第 句中各部分的结构前后不一致,应改为: 。
11.导语的特点是开门见山,提纲挈领,统率全文。请为下面一则新闻补写导语。(3分)
本报讯
(不超过40字)
北京市委、市政府纠风办经组织协调,组成治理“三乱”领导小组,对“三乱”采取明查、暗访、协调、解决的做法,先后撤销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检查站36处,合并了业务相似、重复收费的收费站21个,拆除或责令停止整顿的汽车清洗站5个,使北京地区公路上基本无“三乱”现象。这些做法,受到群众赞扬。
12.图书馆的阅览室、医院的病房、法院的法庭都要求安静,请你分别为这三个场所各写一条提示语。要求:语言简明、得体。(3分)
⑴图书馆的阅览室:
⑵医院的病房:
⑶法院的法庭:
13.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惯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4分)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 ,意在 。再如 ,
意在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四、模拟高考测试(10分)
14.将下面五个短句组合为一个要点完备、语序恰当的复杂单句。(4分)
①图书目录是记录出版情况的一种工具书。
②它是一种记录著者的工具书。
③这种工具书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找图书。
④它也是一种记录收藏情况的工具书。
⑤这种工具书还有一项功能,就是记录书名。
答:
15.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拟人、比喻和排
比的修辞手法。(6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
关于普通话教学
《光明日报》记者
《光明日报》就普通话教学问题组织了一次讨论,下面是其中三个人的发言。
甲:普通话的定义有三句话: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的好处在于第一句话说得明确,后两句说得概括。该说明确的,不说明确,叫含糊;说要点,不说细节,管得宽,管得多,叫概括。
语音的标准不能不明确。1913年读音统一会的决定,1920年出版的《国音字典》,都根据北京语音加以修改补充,但是推行不开,没有人会说那种话。1932年出版《国音常用字汇》,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955年重新讨论标准音,意见很多,相持不下。后来有位主管这方面的领导出来说,国民党建都南京,南京电台广播用的是北京话,不是南京话。延安建立解放区第一个广播电台,没有讨论,一上来就是北京话。他说的是事实,不是理论,事实胜于雄辩,这才定下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当然,北京语音内部有不少不一致的地方,这很难免,可以根据方言和古音去推究调整,至于语音一致的就不必评论和修改,这样,推广起来就顺利了。
乙: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汇则是语言中最基本的材料,没有丰富的语汇,就难以传达信息,达到相互了解。有些人在语音、语法方面都很差,但是并不妨碍交际。这主要是语汇在起作用。至于语调,这是普通话说得像不像、好不好的重要标志。有些人学普通话,单个音发得比较准确,可是一说话就不像或不大像普通话,主要是语调问题。要让人们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发达的技术已使人机对话成为现实,但是,再先进的计算机,也只能懂一种标准的语言,不大可能懂各种方言。因此,推广普通话至关重要。但标准与要求是两回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掉以轻心。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丙:我国的传统是,有文字教育,没有语言教育,只要求书同文,不要求语同音。书同文实际是学习“共同书面语”,文字要相同,文体也要相同,但是汉字读音可以不同,以近似的方音代替正音,形成所谓“读书音”。
“五四”国语运动发现:“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把“国文”改成“国语”,不久又改为“语文”,仍旧“重文轻语”。直到今天,全国学校除广播电视学校外,没有完全把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普通话没有成为我国的校园语言,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教师大多数没有受过普通话的训练,自己的普通话讲不好,对学生当然不能严格要求,更谈不上测试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学生很少认真学习普通话,学不好普通话不算成绩不好。
16.甲发言中认为“定下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根据是:(2分)(12字内)
17.乙和丙发言的中心论点分别是:(4分)(每人15字内)
乙:
丙:
18.对乙的发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广普通话是信息社会的需要。
B.语音、语法、语汇三者,在交往中作用最大的是语音。
C.普通话说得像不像、好不好,重要标志是语调。
D.语音、语法、词汇组成了语言。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9分)
亲人生死相依,朋友相互激励,路人挽起手臂
不抛弃 不放弃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去世前,她给孩子留下短信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
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 ‘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
山上山下,他们相互牵挂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
(节选自《人民日报》
19.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的开头,属于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B.生动形象是新闻的生命,本文多处的细节描写,体现了这一特征。
C.“
D.本篇新闻的主体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着主题,报道了三个感人的场面。
E.主体的三个场面具有典型意义,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无论是否相识,灾难激发了人们的大爱。
20.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1.这篇新闻是怎样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4分)
答:
22、新闻报道要有一定的导向性,请探究本文具有哪些导向性。(6分)
答:
七、作文(60分)
23.以下两题作文,请任选一题完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选角度、文体;(3)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眼泪,是有重量的——它表达着坦诚、渺小抑或悲伤。一滴泪的怦然滑落,就是一个怀抱,一个与自己亲近与真实相拥的怀抱;也是一种宗教,纪念着那些只属于内心的清澈、柔软与真诚。
请以“眼泪的重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自选角度、文体;(3)不少于800字。
,厦门2017学年上高二语文质量检查文字及阅读试题tag: 厦门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大全,高二学习方法,高中学习 - 高二学习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高二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