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阅读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附答案

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附答案

12-20 22:53:02  浏览次数:768次  栏目:高一阅读

标签:高一阅读训练,http://www.170xue.com 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附答案,http://www.170xue.com

  一、阅读下文,完成1-9题。

  ①本来玛丽·居里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轻貌美如现代女孩吃青春饭那样,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但是她没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更远一些的目标。成语“浅尝辄止”是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殊不知有多少人对自己也常是浅尝辄止,见宠即喜。数年前一位母亲对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女儿成绩下降,为什么?答曰:“知道爱美了,上课总用铅笔杆做她的卷卷头。”美对人来说是一种附加,就像格律对诗词也是一种附加。律诗难作,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玛丽·居里让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们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②1852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约晚50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哲学家说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西方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公元1082年东方哲人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在,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这样“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会自己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而比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③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衔,不背一枪。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第一段中“另外一种活法”指的是趁着年轻美貌,在钦羡和礼赞中活个轻松,活个痛快。

  2,“美人难为,做得好惊天动地,做不好就黄花萎地。”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美貌可以惊世骇俗,但美貌会很快逝去,成为明日黄花。

  3,第②段中作者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评价,其目的是 为了突出居里夫人发现镭在科学上的伟大意义以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里运用了类比的写法。

  4,作者引用东西方哲人的话,是为了说明 变化是永恒的这一哲理(或:哲学家关于变化永恒的观点) 。

  5,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将居里夫人比作“放射性”“里程碑”,用意是 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

  6,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C )( E )

  A,原子时代的到来,是居里夫人和卢瑟福共同努力的结果。

  B,“哲理就渗透在每个原子的毛孔里”的“哲理”就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居里夫人在发现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D,文中引用诗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为了说明人生苦短,要有所作为的道理。

  E,“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里的“盛名”是指她因科学研究的巨大成就而获得的荣誉。

  7,从选文来看,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造成的影响和意义可以归纳为:① 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②具有哲学意义。③ 在完成镭的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④她的成就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丰碑。

  8,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写得精妙,试从富含哲理和语言特点两方面加以品味赏析:

  ①富含哲理:人有多重价值,需要多层开发,但更重要的是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才能真正达到最高的境界。

  ②语言特点:运用排比、类比等手法,增强了语势,进一步突出了“理性的美丽”。


  9,文末提到“理性的美丽”,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请另举一位具有“理性的美丽”的人物(本文提到的除外)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www.170xue.com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哀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去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0,上文选自课文《合欢树》,作者是史铁生

  11,母亲对合欢树从忽视到精心侍弄到后来的再次遗忘都是因为:出于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和祝福。

  12,划线句描写了邻居的特点是:善良平凡,富有人情味。

  13,解释“悲伤也成享受”在文中的含义。

  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鼓舞着“我”。

  14,对文章结尾的作用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表达了对善良慈爱的母亲深切的关爱和祝福。

  B,表达了作者因为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无从寻找而感到的悲哀。

  C,表达了作者因当时未能理解母亲的爱而深感后悔、内疚。

[1] [2]  下一页

,高一现代文阅读复习附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