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备课参考《行先王之道》教学参考

《行先王之道》教学参考

12-20 22:54:21  浏览次数:424次  栏目:语文备课参考

标签:备课参考大全,http://www.170xue.com 《行先王之道》教学参考,http://www.170xue.com

《行先王之道》教学参考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是跟着前面的“礼之用,和为贵”来的。

 

它字面上的涵义是:古时候圣明的君王能够成功地治理国家,其美处就在于“礼之用,和为贵”,所以无论是大事、小事,他们都会依此来做,讲求和谐。然而,如果礼的使用不能导致和谐的结果,有些人为了和而和,不用礼仪制度去规范人的行为,那也是不行的。

 

本句以“先王之道”开始,这倒一点儿也不意外。我们中国人一向喜欢夸耀自己祖先的风光,就连鲁迅笔下的阿Q在与别人有口角的时候,也会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直到今天,我们在外国人面前也爱称五千年文明、汉唐盛世嘛。说句实话,这倒与儒家无关。细读诸子百家著作,里面都多多少少有点好古的毛病,它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中兴盛的祖先崇拜思想造成的,和西方人总爱说上帝差不多,不能解释为是民族劣根性,而应该视作是一种文化特征。

 

我们也清楚,自己夸耀祖先或者说先王的那些东西并不一定靠谱,有时候仅仅是只是为了增加一些说服力而已。比如苏轼就曾经为了增加自己文章观点的说服力,编过一个尧本着宽大的原则三次赦免死刑犯的故事,还把大文豪欧阳修给忽悠了一回。至于这里的“先王之道”是不是真的“斯为美,小大由之”,我们不知道,反正也无从考察起。至于两千多年前的有子是不是在忽悠我们,我觉得没证没据的,还是不去管它的好。我们只需要知道,有子在这里把“先王”从庙里抬出来,其实是想强调以“礼”致“和”的作用就够了。它的道理前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但除此之外,我们要看到另外一面。很多时候并不是只要有合理、正确的礼仪就一定能致和。这时如果有人当起了好好先生,只求保持一团和气,不用礼节来约束他,那行不行呢?

 

不行。我们知道,一个组织里,有个别像那种“三天不管,能上房揭瓦”之类的害群之马并不奇怪,如果大家都一味地去纵容他,想以此保持一个整体和谐的局面,那没多久这个组织就会崩溃掉。因为“礼”本来就是大家共同制定,并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只要有一个人不遵守,接着就渐渐会有更多的人不去遵守。大家都不遵守了,那么这个“礼”也就名存实亡了。这种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谓不胜枚举。比如有的人经常上班迟到,迟到了就应该扣工资,可要是管人事的怕得罪人,不敢去扣,上班迟到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几乎就没有谁会再按时上班了。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子在这里提了一下“以礼节之”,就是必须要用礼仪制度去规范他的行为。说句实在话,有时候这样做并不容易。因为敢批评也是一种胆量,尤其是你要批评的人说不准来头比自己大得多。

 

明朝有个嘉靖皇帝,他有修道的爱好,整天烧香、炼丹,乐此不疲。本来这属于个人爱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他修道修得上瘾了,结果二十多年不上朝。这无异于严重的消极怠工,显然不符合礼仪要求。可谁叫他是皇帝呢?大家都不敢批评。这时有个叫海瑞的就站出来了,写了一篇《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自己备好了棺材,把奏疏送了上去。他这篇奏疏,开头就说皇帝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重大,而皇帝要称职,就必须督责大臣工作,使他们知无不言。于是海瑞就依着礼,逐条批评皇帝有那些不对,最后皇帝看了,还真拿他没辙。为什么啊?因为这都是礼仪规定好的,海瑞是在提着脑袋“以礼节之”呢!

 

五四以后,很多人都批评儒家,说它一味地讲求缓和社会矛盾,培养了中国老百姓的奴性。给出这种评价,要么是对儒家的思想不太懂,要么是别有用心。因为这种评价可以说是极端地不负责任。儒家思想是讲和谐,但决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讲调和,后者就是有子在这里所批评的“知和而和”。所以,儒家不完全排斥法律的作用,它还是要“以礼节之”的,只要这个权利不滥用就好。

 

综上,我们再来看全段。这里的“礼之用,和为贵”是正说,“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是反说,它们共同构成了“礼”的两面。即:礼的使用,以得到彼此之间的和为贵,没有和的礼不是真正的礼;但我们又不能因为和而和,为了求得表面的和睦,不用礼仪制度去规范人的行为,因为掩饰冲突的后果是导致将来出现更严重的冲突。这就要求礼必须能做到恰如其分,既不因为礼而压制住不同的意见,造成矛盾,又不能因为和而放弃礼的原则,致使礼崩乐坏。如何做到这一点,那就要考验许多人的智慧了。

,《行先王之道》教学参考

相关分类

语文备课参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