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6:08 浏览次数:637次 栏目:语文备课参考
本单元主题为“春光无限”这两首诗也和春天有关。《游园不值》描写的是诗人趁着烂漫的春光去寻访友人,因故未遇而生发的感慨。《宿新市徐公店》则是在春光接近末尾时遇到的一处儿童戏春图。前者重在对于人生哲理的心情感悟,后者更重视对形象的刻画。古诗的教学,首先要完成的是了解诗歌的大意,其次就是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咀嚼,体会古诗的意境了。
我先看《游园不值》。题目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但是蕴含的内容可不少。游园的游字说 明了作者的心态是随和的,园这个字说 明作者所要游览的地方风景不差。另外在宋代,拥有私人花园的人一般不会是普通的百姓,很可能是这两类人,一类是达官显贵,一类是文人隐士。再看作者,叶绍翁属于江湖派诗人,仕途失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这样看来,结合诗中的“柴扉”——用柴草扎制的简易门,就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位园子的主人一定是一位和作者趣味相投的隐者了。据说当时他还真有一位挚友名叫葛天民,二人经常互相唱和,很有可能这所园子的主人就是葛天民。不过,这些都并不重要,也不必告诉给孩子。诗歌越解释得清晰,越是索然无味。俗话说灯下看美人,原因就在于模糊。不值倒是值得说一说,因为它和诗人的情绪联系紧密。值,遇到的意 思。不值,没有遇到。试想一下,一个在仕途不得意的时候,去朋友家串门,不料朋友居然不在家,于是准备原路返回。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中是如何想的?当然他最初是很失望的,大好春光无缘与良友消受,多少都会有些不自在。这就是前两句话的情感基调。而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 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之法。
“应怜屐 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失落之余突然萌发一种幽默。大概是主人因为爱惜园中的青苔,才久久不给我开门的吧。这种自我解嘲式的酸葡萄心理不一定只存在于《伊索寓言》中。木屐的解释可多可少,少的呢,简单的画一下木屐的样子,说 明是一种比较的特殊的鞋子就行了。多的话,就要讲明木屐的来历了。晋文公逃亡回国后奖赏功臣,介子推不要,带着母亲隐居到了绵山。文公得知后,命人去绵山搜寻,求之不获,遂下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下山。然而大火未能动摇介子推归隐之心,大火过后,人们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烧死在了一棵大树下。晋文公见状,痛哭。命人将旁边烧剩下的残木劈成板子,做成木屐,穿在脚上。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木屐之声伴随着重耳“悲乎,足下”的叹息,伴随着寒食禁烟、伴随着清明扫墓、植树的风俗传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很可能诗人正是在寒食节清明节前后出外赏春的,有穿木屐的风俗,并以此来纪念隐士介子推。至于“小”字的背后蕴含的诗人有礼貌的特点,就比较容易看出来了。“久”字的含义稍多,第一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想见到这位朋友,他们的友谊很深;第二诗人对于春光充满渴望,非常想进入园内一睹春光的烂漫;第三主人确实不在家,在美好的春天外出游春,是每个人的渴望。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个千古名句,被后人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其实,当时的作者或许并没有想这么多。只是正要回去的时候忽然发现朋友家里的红杏居然悄悄伸出了墙头,好像向诗人挥手致意。只不过是在失意的时候,突然见到的一丝惊喜罢了。当然也可能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能让他心情变得舒畅,更多的,恐怕是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天气里,一种新生事物给予自己的精神品质寄托。“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遇见,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春色完全占满了!
《宿新市徐公店》情景交融,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喜爱的感 情。全诗中几乎所有的词语都可以在旁边的课文插图中找到相应的画面。“篱落”就是篱笆。“一径”:一条小路。“花落”:花朵凋谢败落。“未成阴”:树枝刚发新绿,并不茂盛。“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画面中间远处)“儿童急走”在插图中也有,中间的那个孩子正向蝴蝶急急忙忙地跑来。古语中走就是跑的意 思。连起来诗句的意 思就清楚了:稀疏的篱墙中间夹着一条田间小路。小路又细又长,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路旁树上,花儿刚刚凋谢,树叶还很嫩,还没有形成林荫;油菜花正在盛开,满地金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到这里全是对环境和景物的静态描写。忽然,有个孩子从小路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小家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这两个句子又写动态。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备课参考,备课参考大全,语文教学 - 语文备课参考
相关分类
语文备课参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