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初中学习初一学习七年级语文初一语文试题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12-20 22:51:02  浏览次数:374次  栏目:初一语文试题

标签:七年级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苏教版),http://www.170xue.com

  2012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翻开《千家诗》,诗作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xuàn丽的色彩:“红紫芳fēi”,“橙黄橘绿”,“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liáo乱,心kuàng神怡。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我们善于从生活中找“米”,就会有写作之源。

  B. 从前在家乡,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C.“你是我的榜样。”有个人说:“我要是炼成你这样就好了。”

  D.亲近文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红豆熬成的八宝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

  D.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___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

  ②______________,登高必自卑。

  ③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

  ④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

  ⑤走进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的月亮情结:《十五夜望月》中“,”的诗句,既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又写出了天下离人的绵绵情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5.名著阅读。(6分)
  
  (1)_____国(国籍)著名作家_____(人名)创作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自问世以来,就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青少年朋友。

  (2) “洞中历险”是《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精彩篇章。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分)

  ① 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其中最能体现汤姆沉着、智慧的情节是什么?
  
  ②“洞中历险“中,汤姆见到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他吓得”撒腿就跑“。请说出汤姆害怕见到印第安人乔的具体原因。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1) 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摘记卡。(4分)
 
     主题时间 2012.11.12 编号 007
 
     摘录: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冰心《繁星 春水》
 
      读后感:
 
    (2)联系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将某一名著的内容从侧面表达出来。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给我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第7题。(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情感。(1分)

  (2)发挥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 “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

www.170xue.com

  (二)阅读《郑板桥开仓济民》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文)。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郑板桥开仓济民 

  ②曾任范县令 

  ③值岁荒 

  ④上有谴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例句:或阻之

  A.观之正浓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至之市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译文: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译文:
  
  11.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细菌与安全》一文,完成12一14题。(10分)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的事实。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中毒或者对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成不了气候。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

  ③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处理,细菌量会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也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着瓶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做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食物也是如此。

  ④无数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最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清洁(比如用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厨房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繁殖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12.文中第②段加点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3.你认为细菌与安全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3分)

  14. 本文认为应该保持怎样的良好卫生习惯?(4分)

  (四)阅读鲁迅的《社戏》一文节选.完成15—17题。(10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 [2]  下一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苏教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