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4:21 浏览次数:712次 栏目:初一文言文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 )诺( )责( ),敦( )风义( )。有友某以( )千金寄( )之( ),不立( ),券(音 , )。亡(音 ,同 , )何( ),其( )人亡。蔡召( )其( )子至,归( )之( )。愕(音 , )然( )不受( ),曰:“嘻!无此事也,安( )有寄千金而(表 , )无券者?且( )父未尝( )语(音 , )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表 , )翁( )知( )我,故( )不语郎君( )。”卒( )辇(音 , )而(表 , )致( )之( )。
【重点品析】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
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A:“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B:我赞成这种做法。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
C: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
D:我赞成丙的观点。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戴震难师》
先生是( )年乃( )能言( ),盖( )聪明蕴( )蓄( )者久矣。就( )傅( )读书,过目成诵,日( )数千言不肯休( )。授( )《大学章句》,至( )“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 )何( )以( )知( )为( )孔子之( )言( )而(表 , )曾子述( )之?又何以( )知为曾子之( )意( )而门人记( )之?”师应( )之( )曰:“此朱文公所说。”即( )问:“朱文公何( )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 )几何( )时( )矣?”曰:“几( )二千年矣。”“然( )则( )朱文公何以( )知然( )?” 师无以( )应,曰:“此非常( )儿( )也。”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
相关分类
初一文言文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