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02:26 浏览次数:655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④文章引述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领略到自然之美”。
⑤“我”“吓了一跳”是因为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道理。
⑥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⑦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只有两相邂逅,电光火石之间,才会产生动人的情怀。所以岚山去过多次,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
教师总结:未眠的海棠花引发了作者对美的思考和认识: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美,可以欣赏真的自然,也可以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彼此融合、相得益彰,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美,好的艺术作品同样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发现美是需要机缘的。
2.了解把握文章的写法。
这篇文章写法较特殊,你能稍作说明吗?
学生思考回答。
生1:文章由此及彼,由海棠花未眠谈到审美的问题。
生2:以小见大。
生3:深入浅出。
生4:语言素雅恬静。
生5:格调高雅,韵味深长。
……
教师总结评价:大家谈得很好,概括得很精当。
五、质疑、解疑
教师: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提问。
学生提问。
教师视问题的质量、代表性、难易程度,决定由老师还是学生来解疑、释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2.为什么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3.文中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死亡”是否可以理解为“画家雷诺阿害怕进步,因为进步就会让他更接近死亡”?
4.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是因为画中花比真花更美,更值得仔细品味,这样理解对吗?
5.作者能感受到未眠之花的美,感受到岚山的美,是否在暗示我们,只要独处或人少,真正仔细观察它们,就会发现从未有过的美?
6.如何处理自然美的无限性与人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明确:1.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但文章的内容却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其实要强调对“微不足道”的现象的“发现”与 “思考”。
2.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去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3.不能这样理解。画家雷诺阿临终仍在说“我相信还在进步”,画家并非害怕进步,而是以他的话来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优秀的艺术家也不例外。
4.这样理解不够准确。艺术是对自然美的反映,我们从艺术作品中可以领略到自然之美。
5.文中有“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等句子,从这些句子可知,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发现美需要机缘。
6.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六、摘句交流
教师提示:课前同学们已摘抄了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句,请你们把自认为最精彩的一句给大家读一读,并且说说为什么选摘它。
学生回答。
生1:“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作者深刻地领悟到,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要活下去”,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珍视,对人生的坚定信念,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仍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生2:“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tag: 高中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教案
相关分类
高中语文教案 更新
高中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