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19:41:57 浏览次数:952次 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体会的,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作者体会到了这美?
——“在所有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这一棵”,“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每到春天,……不足为外人道也”。
Q:阅读第7段后思考,本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写幽径之美,以及其它名园中的藤萝,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写幽径,是为了衬托幽径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有特色”。所有这些,都是侧面烘托。
Q:题目为“幽径悲剧”,可文章实际是在写幽径的悲剧吗?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把课文题目“幽径悲剧”中的“幽径”换掉,你觉得换成哪个词语好?为什么?
明确:“藤萝”。因为从全文的主要内容来看“悲剧”的主角是幽径中地位不同寻常的“藤萝”。
3、作者最后指出,经过十年浩劫,只剩下了这棵藤萝了,它成了“我在悲愤、惆怅之余”的“惟一的一点安慰”。这说明这棵藤萝在我的心灵深处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也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三、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
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的。
描写:1、描写了今年春天我所见到的吓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看到这种景象后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我走过这一条幽径时的景象。(极力渲染了我悲哀至极的心情)
议论: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六”,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等,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2、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我为古藤而伤心的原因。
文中连用了四个“偏偏”,说明像我一样能够为古藤而伤心的人,也是偶然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诉人们,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呼吁社会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
最后作者表示,我制造的这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且将“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明了我将永远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我矢志不移的决心。
四、品味语言。(课后练习二中的三道题目)
学生讨论后明确。
1、对古藤的感觉,是与特定的环境分不开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洗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这一棵藤萝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即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富于感情,“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闪愁”,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
3、作者批评世人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五、揭示文章中心
两点:一是藤萝很美,但又不仅是美,而且具有真善美。
二是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浩劫,又不仅是十年浩劫,而是指今年(1992年),作者痛心的是“毁于愚氓”之手,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
六、课后思考:
1.文章写的是幽径、藤萝悲剧,却用大量笔墨写了幽径、藤萝之美,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提示:悲剧就是把美毁灭给人看。 对幽径、藤萝写的越美,它们遭毁灭后造成的悲剧效果越强烈。作者采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来构思全篇。
2.在学习课文之前,你是怎样理解悲剧的?学了课文后,文章所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是谁的悲剧,你对制造悲剧者有何感想?
七、总结:
作者把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圆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生活中真、善、美的悲剧。藤萝毁于愚氓之手,是他们造成了这悲剧。
八.布置作业
1.本文作者在描写幽径时,从春、夏、秋、冬四季写其美景,请你模仿这一写法描绘一下杨柳四季的不同形态。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板书设计
幽 径 悲 剧
季羡林
原本 现在
,《幽径悲剧》教案相关分类
高中语文教案 更新
高中语文教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