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6:08 浏览次数:969次 栏目:写作辅导
角度一,漫不经意之间快节奏的生活也掏空了我们心灵的空间;停下脚步慢慢走,为生活挪出一点空间,让心灵不再空旷!
角度二,心灵被利益、欲望所充满,快乐幸福如何能够进驻?将浮躁、利益、功名从心灵中赶走,让心灵回归宁静祥和的“空灵”世界。
角度三,诗意地生活,多一点精神追求,少一点功利之心,生活就会变更加充实,心灵则会愈加丰满。
角度四,屏蔽身外的杂音,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呼唤,用诚信与自信去张扬生命的状态,用追求与奋斗给生命贴一个辉煌的标签。
山东省泰安市2013届高三期中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借口”,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意图】
作文材料是音乐人高晓松的一段名言。这段话通过评价一些喜欢牢骚、抱怨的人一无所成的人生,告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失败不负责任的寻找“借口”,怨天尤人,并启示我们如何抓住人生中难得的机遇。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要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周围的环境,要用脚踏实地的精神赢得机遇,获得成功,而不是寻找种种借口。考题关注社会的浮躁现象,关注社会普遍的心理问题,很有社会意义。
【审题思路】
材料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用三个排比句列举社会上一些人的浮躁现象——抱怨、唠叨,以及这些人浮躁的结果——一事无成,后半部分通过“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这个事实,揭示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借口”,正是成功人士的“难得的机遇”这个真理。材料的重点在归纳部分,立意的关键是材料最后一句话中的“借口”和“机遇”。
【立意角度】
角度一,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机遇。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乐观者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很多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积极寻找成功的机会。机会永远只属于那些最努力学习,最努力工作的人。
角度二,生气不如争气。不是社会不公,是我们自己不争气。
有人说,应试教育罪该万死,不知他有没有看到,大批寒门学子凭着优异成绩实现了人生梦想!有人说,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可是他又看到几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的大学生流落街头?有人说,世风日下,做好事的越来越少。那他有没有扪心自问:遇到困难者,我们有没有伸出自己温暖的双手?“要杀戮权贵,还要杀戮人民,我唯独忘记了还需要杀戮的,那就是自己。”韩寒的自省精神值得我们三思。
角度三,缺少机遇是浮躁之人的借口。在极其平凡的职业中,在极其低微的岗位上,时常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只要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全力以赴;只要勤勤恳恳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就能发现机遇,推开通往成功的大门。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织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许多浮躁的人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最后只剩下牢骚和抱怨,缺少机会往往是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人用来原谅自己的借口。
角度四,在不自由的体制里找寻到自己心灵的自由才会走向成功。
没有比怨天尤人更糟糕的事情了。同处于这个备受诟病的高考体制,有人不能适应被社会淘汰,可是一样有人成才成为国家栋梁,为什么在同样的体制下,会有不同的人生?因为不同的人,自己选择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不同的人,选择对待环境不一样的态度——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能够在不自由的体制里找寻到自己心灵的自由才会走向成功。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提起中国文化符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孔子、长城,还是鸟巢、京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公布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前20项分别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黄河、《论语》、圆明园、文房四宝、敦煌莫高窟、《史记》、造纸术、古典诗词和京剧。
如果让你从以上20项中只能选一项,你认为最能胜任“中国文化符号”的是什么?为什么?他(它)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可以写你的见闻、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命题意图】
命题者给我们提供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关于“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要求我们从最具代表性的20项文化符号中选出最能胜任“中国文化符号”的一项,并阐述其胜任“中国文化符号”的原因。所谓“中国文化符号”就是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突出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象征形式系统,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典范和文化遗产,关注核心文化价值系统,帮助学生感知中国形象,树立主流价值观,从而确立中国当代核心文化符号,从而向世界展示完整而充满活力的中国。
【审题思路】
这个作文题由材料+导语+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20项中国文化符号,导语要求我们从20项中选出最能胜任“中国文化符号”的一项进行阐述。一个国家文化的形象符号,必须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上长期被群众认可的,具备全国性的、代表性的东西,所以,选择写作内容时首先要注意国家文化形象符号的基本特征,其次要关注导语提示——写作的选择范围只能是这20项中的一项,写作内容必须讲明白其最能胜任“中国文化符号”的原因。
【立意示例】
示例一,汉语最有资格胜任“中国文化符号”。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汇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语言;汉语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语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语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所以,汉语最有资格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形象的窗口。
示例二,孔子最有资格胜任“中国文化符号”。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主张把立信作为个人美德和基本的政治原则,提倡用道德伦理来教化人民,倡导真诚踏实、切忌浮夸不实的“仁道”……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宗旨的孔子学院迄今已在3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安家。
,2017年高考热点材料作文备考指导相关分类
写作辅导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