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公文写作网常用公文经验交流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经验

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经验

12-20 22:34:46  浏览次数:844次  栏目:经验交流

标签:学习经验交流,班主任经验交流,工作经验交流材料,http://www.170xue.com 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经验,http://www.170xue.com
  r.插队返城知青在村劳动年限不计算劳龄。
  j.劳龄以年为单位计算,不满半年的不计算,满半年的按一年计算。计算劳龄时,同一段时间不能重复计算。
  k.因洪水,政府安排的灾民,自迁入卢庄村开始计算劳龄。
  l.在卢庄村有宅基地的外迁人员,共9人,指牛德文、于发等人,从迁入卢庄之日起计算劳龄,并设为优先股。
  个人劳龄的计算公式为:
  个人劳龄股份=全村按劳龄量化资产数额÷全村劳龄之和×个人劳龄。
  全村共有劳龄股13418股,每股196.16元(劳龄股的详细情况见附表)。
  其中,户籍不在册的人员劳龄共计4148股,共计股金813663.42元,设为优先股。
  ③优先股
  采取自愿原则可以一次性退股,也可以在五年内分期退股,不愿退股的每年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给予股息。优先股享有优先收益权和优先财产处置请求权,改制后不参与增资扩股,不享有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权。
  ④土地股
  村集体现有的存量土地6164亩,其中村集体留足30%,共计1849.2亩,其余4314.8亩按在册户口平均分配,共537股,每股8.02亩。土地变现后的70%,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上齐各种社会福利以后剩余部分的现金及其增值,以分红的方式逐年分给股东或经股东大会决定,进行投资。
  享受土地股为改制基准日时的以下人员:
  a.本村农业户口人员;
  b.空挂户不享受土地股;
  d.在卢庄村有宅基地的外迁人员,共9人,指牛德文、于发等人,不享受土地股。
  e.现役军人在义务兵期间享受户籍股,转为3级士官或提干而转非的人员不享受土地股;
  f.因犯罪正在服刑的人员。
  4、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履行民主程序
  股权分配方案确定后,我们及时召开了村民(社员)代表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⑴向全体社员代表汇报改制筹备工作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改制工作运行情况;劳动力核查核实情况;资产清查与评估情况;今后的发展与设想;
  ⑵介绍资产评估结果
  ⑶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如下决议,并由社员代表签字。
  ①同意原经济合作社改造为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决议。
  ②同意集体资产评估结果的决议
  ③公布劳动力劳龄登记结果的决议。
  ④同意产权界定、股民资格确定、股权设置、资产量化、配股等办法的决议。
  ⑤同意成立集体股管理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的决议。
  5、认购股权
  ⑴、书面通知每个具有股东资格的个人,写明其劳动年限、户籍股数量、劳龄股数量、土地股数量,并征求反馈确认意见。
  ⑵发放股权证
  6、申报审核
  由村改制领导小组向镇党委、政府、镇改制领导小组提交拟定实行社区性股份合作制申请、实施方案及董(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候选人名单,经镇党委、政府、镇改制领导小组审核予以批复与资产确认
  7、民主酝酿治理结构,依法完成法人登记
  镇党委政府改制领导小组审核和批复后,我们立即召开社员代表会,向全体代表汇报了改制运作情况,讨论通过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草案,无记名投票选举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在此基础上召开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决定聘任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人员;召开第一届第一次监事会,选举监事长。
  在区农委的协调下,我们在区经管站办理了相关法人登记,在税务部门办理了税务登记,在技术监督局办理了法人机构代码。
  8、创立揭牌、完善运营
  20**年11月16日,我们作为全区首家社区股份合作社正式揭牌运行,区委书记王海平、副书记武占刚、副区长赵文广等区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各镇乡党委书记、副书记也出席祝贺。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历程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也为推动全区的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和动力。
  揭牌仪式举行后,我们又对应该享受优先股的881名股东权益人进行了一次性清偿,兑付现金83.5829万元。为了使清偿工作有序平稳进行,我们一方面宣讲相关政策,赢得权益关系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还加大宣传力度,在村的各个角落张贴兑付清偿的通知,使股份权益人明白领取、分享的的程序,优先股清偿工作仅用3天便全部顺利完成。
  针对新型合作组织的特点,我们还及时完善了股份合作社议事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健康平稳运行夯实了制度基础。
  (二)回顾整个改革过程,我们着重抓了四个重要环节: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把群体思想统一到改革工作上来。
  为了提高农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我们先后召开了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试点村全体村民四个不同层次的动员大会,就改制工作进行了充分动员。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座谈会近40次,广泛听取意见和反映。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广播、宣传手册等,向干部群众深入宣传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相关知识。经过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干部群众由疑惑、不理解,最终达到思想的集中统一,为改革工作深入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听取群众意见,制定改革政策。为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政策,村民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在一周内连续召开了十个涉及不同利益群体、覆盖到户的村民座谈会,全面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探讨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我们集中群众意见,研究起草了《xx镇xx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对老股金处理、集体净资产量化配股、“空挂户”界定、独生子女奖励等15个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心的具体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在初稿形成后再次召开了5个覆盖到户的大型村民座谈会,对《方案》进行了反复的研讨、修改和完善。
  三是体现民主参与,把改革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下。农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和“群众公认”的基本原则,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都要首先召开村民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然后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初步形成后,我们还要再次召开村民座谈会征求修改意见,并集中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一些重大问题还要召开农户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于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改革的决策权不折不扣地交给了群众,把改革的各项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改革决策中充分体现了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因而使我们的改革赢得了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四是要用创新观念去对待和解决改革中的诸多问题。对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值很高。他们希望在改革中彻底解决村里的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这一良好愿望,我们在试点工作中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对于“空挂户”侵占世居农民利益等反映绝大多数农民意愿的问题,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建议村民代表大会做出决定在改革中予以妥善处理;对于新旧两种体制下成员代表的产生办法,我们采取了平稳过渡,待换届选举时再重新选举,避免了运作成本和社会的动荡;对于一时无法解决和村民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暂时搁置,推进改革,待改革建立起新的体制后,用新的更加民主的决策机制逐步解决”的思想。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群众普遍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使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在改革中得到了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处理,解除了农民群众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各种思想顾虑,顺应了民心,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另外,由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探索。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现有的政策法规中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对于这些难题,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以市场化为取向,大胆创新。在改革中,我们对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承包使用权量化配股;对独生子女实行了奖励配股;设立了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共同组成、实行民主化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有效地破解了一道道改革难题,为推进改革开辟了道路。
  三、改革的基本成效
  我们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经完成,但新组建的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和新型的村级管理体制,对于干部和群众来讲还是新生事物,他们还需要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的适应过程。改革后新的管理体制运行已近两个多月,可以说效果和反响良好。从长远看,这次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了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试点村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近期效果看,我村改革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形势亦显现出新的蓬勃活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经验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