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领导讲话稿范文,领导讲话稿模板,领导讲话稿格式,http://www.170xue.com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170xue.com
(四)充分认识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在肯定成绩、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首先,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农业目前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有利条件很多,困难问题不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1997—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只增加695.9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1997—2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年份只增长2.1%,年均增长4%,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XX年情况比较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936元,比上年增加了314元,增幅是6.8%,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就XX市而言,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落后在全国平均线以下,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0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9元;XX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0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7元。二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直接制约着农村的购买力,抑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内需的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限制。现实表明,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的改善、农民对农业的投入,还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三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困难。目前,农民收入的构成为: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接近一半,工资性收入占1/3,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为1268元,但1998年至20**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人已连续6年低于这一水平。由此可见,完全依靠纯农业增加收入非常难。四是“农民工”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XX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了“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提法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尚属首次。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看,二、三产业中就业的员工有465%是农业户口,目前这个比重还在继续提高。即使使用2000年的数据,在服务业中,农业户口的从业人员已占到52%,加工制造业中超过60%,建筑业尤其是建筑工人占79.8%。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中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认真研究、妥善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其次,从我市的情况来看,除了上述共性的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耕地质量差,工程性缺水严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较小,去年年末我市耕地面积146.57万亩,农村人口数为184.72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9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农业科技成果贮备不足,应用和转化不充分;基层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本领不强,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不高,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不充分,农村城镇化步伐不快;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无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XX考察工作时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工作期间对XX市提出的工作要求和这次在贵州、XX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时,提出了“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的目标。我们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使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因此,我们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二、围绕农民增收,狠抓关键措施,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XX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围绕建设“大XX”和“生态经济市”的战略目标,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扶农助农的机制和体制,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确保比上年增长7%,力争8%;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以上。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必须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XX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以及晓东书记提出的“增强三个能力(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抓好两件大事(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启动农村低保工作)”这条主线来展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关键措施,集中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这“三个基本”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提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学习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我认为,搞好农业农村工作,要“加、减、乘、除”法并用,“加法”是靠发展,“减法”是减轻农民负担,“乘法”是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除法”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按照“增强三个能力、抓好两件大事”的要求,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一个企业来说,一项改革创新可以增加几百上千万的效益,而对广大农民来说,一项好的政策就意味着“真金白银”。
实现农民增收,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是“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因此,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力度,加大对农民的支持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市及各区(市、县)两级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支农资金投入,确保农业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 开发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抓紧做好农村信用社的增资扩股和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增强其支农服务能力;要采取财政贴息、建立风险金等积极措施,扩大农村信贷规模,促进农村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部免除农业税,这是惠及全市180多万农民的一件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抓紧、抓实、抓好。
(二)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加强生态经济示范村建设。建设生态经济示范村是建设生态经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据我了解,各区市县对这个问题很关心,有的还把生态经济村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说明重视“三农”工作。但大家期望值很高,希望市里多拿钱。建设生态经济示范村是一项需要统筹方方面面参与的系统工程,确实需要一定的投入,比如如何整合项目、如何整合资金等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生态经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投入的原则,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人居环境和建设农村生态文化等为重点,搞好规划,尽快制定出生态经济示范村的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高标准完成今年109个生态经济示范村的建设任务,使这些示范村各具特色,有成效、有亮点、有看头,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在20**年把全市1171个村全部建成生态经济示范村开好局、起好步。二是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消灭了茅草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要继续坚持“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十字方针,采取多项目覆盖、多渠道投入的办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建设生态经济市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没有生态的安全,就没有农业生产的安全。要坚持提高综合效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三是要抓好几件实事。今年,完成农村5.7万人畜饮水及万户小水池工程、500公里县乡公路改造工程、1000公里贫困村建设改造工程,是我市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几件大事,已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十件实事”,要突出抓好。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一年完成行政村电视“模改数”,三年全面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今年把完成447个行政村“模改数”工程、80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也列入了“十件实事”,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抓好,确保完成,为实现“三年全面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