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教案大全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03-12 13:39:39  浏览次数:945次  栏目:七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初一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http://www.170xue.com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作者的介绍、诗歌的节奏及朗读的情感等导入课文。
二、学生齐读本诗,进一步熟悉诗的内容,并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运用设问,直抒胸臆。
三、学生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分析诗的形象。
问题情景设计如下:
1、诗歌往往运用象征等写作手法来描绘其塑造的形象,诗的形象又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阅读诗歌,要善于发现问题。谁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具有代表意义,谁对诗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鸟是怎样歌唱的?它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为什么被暴风雨所打击?河流为什么悲愤?风被什么激怒?
(3)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又代表什么?
(4)诗人为什么写“我死了。”?
(5)诗的第一节有什么特点?
(6)诗的第一节的破折号起何作用?能否去掉?
(7)诗的第二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落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上。教师以服务者身份参加,对学生鼓励的方式要富有变化性。
教师明确:
1、诗中的象征意义:土地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诗的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为第二节作渲染铺垫;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五、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每小组选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传诵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六、请学生谈本诗的特点
教师明确:1、诗歌的意象及其内涵。
          2、抒情方式的巧妙。(把“我”虚拟成一只鸟)。
          3、富有弹性的语言。


13    乡  愁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的意象
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2、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 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1、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齐读
四、解读全诗,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细细体会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想象构图
其实诗人是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寄情。诗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诗中有画)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解析:母子别——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媒体示)(朗读时注)
(2)学生轻读,作画(媒体音乐)
(3)说一说,适当评论(学生自评,师评结合)
(4)结合媒体所示,问: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