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http://www.170xue.com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http://www.170xue.com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
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
2、交流板书
(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
理解:旌节 板书
板书:接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
(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板书:握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板书:举
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
三、 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
(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学生交流。
(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
(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
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
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
板书:饿 渴 冷
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
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
理解:置之度外
(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
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
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
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
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
四、学习第六节
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
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
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
再改成反问句
五、总结课文
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
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33、苏武牧羊
接 恭恭敬敬
握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坚贞不屈
持 忍受折磨
揣 含着热泪
www.170xue.com
34、笛声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 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搜集关于聂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乐曲导入,简介聂耳。
1、 欣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 用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 出示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自由读课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引出课文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1) 读了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2)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 交流,概括板书。
三、 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 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 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 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意思。
(2) 个别读,齐读。
(3) 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3、 品读句2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 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 指导朗读。
(3) 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四、 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 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
2、 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3、 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4、 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 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达标:在小小的木工间里,老木匠忙得满头大汗,聂耳 。老木匠拿起笛子轻轻地吹,聂耳 ,老木匠耐心地教,聂耳 ,于是 。
提高:(什么时候),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于是
。
6、 理解“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 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五、 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 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板书设计: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
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www.170xue.com
35、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 揭示课题:35《将相和》
2、 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
3、 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4、 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渑池之会
1、 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沪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