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12-20 22:52:45  浏览次数:448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册语文月考试卷,http://www.170xue.com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雇佣(yòng) 电饼铛(chēng) 铩羽而归(shā) 天遂人愿(suì)

  B.绯闻(fěi)  独角戏(jiǎo)  车载斗量(zài)  按捺不住(nà)

  C.忸怩(ní)  落不是(lào)  锃光瓦亮(zèng) 泾渭分明(jīng)

  D.洗涮(shuā) 牛皮癣(xiǎn) 洞见症结(zhēng) 管窥蠡测(lí)

  2.下列各组饲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蕴藉 炒鱿鱼 陈词烂调 明火执仗

  B.坐阵 哈密瓜 居间调停 迷天大谎

  C.渲泄 流水帐 扬长而去 震古铄今

  D.告罄 候车室 大有裨益 厉行节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凡·高在三十七岁时结束了自己病痛相伴的生命,半年之后,提奥也随之而去。但在他们的故乡荷兰,至今还着他们情同于足、亲密无间的友谊。

  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吕克·尼亚卡贾就有关土地荒漠化问题曾说,人们能够也必须阻止土地,以应对环境变化、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③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称,习近平、李克强二人近日登上《福布斯》杂志“2012年全球权力人物排行榜” 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A.传诵蜕化显示  B.传诵退化显示

  C.传颂蜕化彰显  D.传颂退化彰显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真令人唏嘘不已。

  B.少数学生的作文不要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不好,就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很多问题,有的文章几乎通篇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C.年终,各种盘点甚嚣尘上,其中年度汉字的评选备受关注。“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莫言”“你幸福吗”等入选年度关键词。

  D.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各国不应以邻为壑,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B.《江南style》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鸟叔的舞步契合了部分人慌张浮躁的心理特点,更主要的是出于对那种拜金主义及暴发的生活方式的反思。

  C.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它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D.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副总统拜登已向他提交了控枪对策建议,他本周将把这一控枪对策公诸于众。

www.170xue.com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旨趣,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道家的精神旨趣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道家的旨趣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佛教的精神旨趣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被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个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认为它涉及到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多种要素凑合在一起是“合”,只有“合”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和”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多样性的统一协调,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儒讲“拿得起”,道说“想得开”,佛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7.“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说法依据的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协调起来,进入“和”的状态,不能仅靠一种学说。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谈不上“合”,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旨趣,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只有一种精神诉求是一种不健全的心态,所以才需要“和合”文化,才需要儒释道三家的互补。

  B.综合运用懦释道三家的学问,才能讲“张弛”之道,破“生死”玄关,达成心态和合。

  C.儒释道三家互补,缺一则“互补”之说即无从谈起,当然也就无法达到所谓心态的和合。

  D.中因固有的学问,向来只是研究“生”,不研究“死”,而佛学的引人则作了必要的补充。

www.170xue.com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令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近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喜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请功臣皆以善终。

[1] [2] [3] [4]  下一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册语文月考试卷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