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2:45 浏览次数:448次 栏目:高考备考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摆,手脚一辈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鼾声。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除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
19.联系全文,分析标题“流浪的扁担”的表达效果。(4分)
20.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2)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21.通读全文,试概括“扁担”形象具有哪些特点。(4分)
22.试概括本文主旨,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流浪的扁担”的生活状况的看法。(6分)
www.170xue.com(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白鹿原上的风
陈世旭
西安是圣城。
白鹿原是圣地。
陈忠实是圣者。
他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割草拾柴。穿着没有后跟的烂布鞋投考中学,三十里沙石路把脚板磨得血肉模糊。每周日从家里背一周的馍步行去上五十里外的中学。馍夏天长毛,冬天结冰。高中毕业回乡,像祖辈一样刨上挖地,同时热望成就文学。把墨水瓶改装成煤油灯,熬干了灯油即上炕睡觉。冬天笔尖冻成冰碴,夏天的蚊虫令人窒息。几十年过去,所著颇丰,但没有一部让自己满意。将临五十岁,“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处于创作思想成熟并且极为活跃的高峰时期的作家心里,“一个重大的命题由开始产生到日趋激烈日趋深入”,那便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
当时的文坛,“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靡”。已经成为陕西作协主要负责人的陈忠实静静地收拾了自己的行囊,带上地认为必需的哲学、文学书籍,以及他这之前收集整理的史料,静静地回到已经完全破败的祖居老屋。新年的艳阳把阴坡上的积雪悄悄融化,强烈的创作欲望既使人心潮湃湃,又使人沉心静气。当陈忠实在草拟本上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整个心便没入父辈爷辈老老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
这是1988年4月1月。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
三十年后重新蜗居老屋,避开了现代文明和城市喧嚣,连电视信号也因为高耸而陡峭的白鹿原的阻挡而无法接收。最近的汽车站离这个孤单的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子还有七八里土路,一旦下雨下雪,就几乎出不了门。陈忠实重新呼吸的是左邻右舍弥漫到屋院的柴烟,出门便是世居的族人和乡邻的面孔,听他们抱怨天旱了雨涝了年成如何之类。
陈了思想,他完全绝对地封闭了自己: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对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参加应酬性的活动。从1988年春到1991年深冬,他全部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孤清。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每天趴在一张小圆桌上,“连着喝掉一热水瓶酽茶,抽掉两包以上雪茄,渐渐进入了半个世纪前的生活氛围”。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小娥、黑娃……形形色色的人们从黑暗的纵深,一个个被召唤到他的面前,进入他的笔端。唯一的消遣是河边散步,院里弄果木,夏夜爬山坡,用手筒在刺丛中捉蚂蚱;而冬天,则放一把野火烧荒。
整整四年,陈忠实领着《白鹿原》上的三代人,穿行了古原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的欢乐和死的悲凉,进入最后的归宿。一切都像庄稼从黄上里长出来一样自然。《白鹿原》登上了当代文学的巅峰。对它的成就和影响,再苛刻的人也难以漠视和否认。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而今的白鹿原,丰腴肥硕,草树葱笼,早不是当年的贫瘠荒凉;而今的陈忠实,形销骨立,瘦削苍黑,早不是当年的强健明亮。
莽莽苍苍的白鹿原北坡,遥远的对面,是骊山那一面,埋着中国的始皇帝。原与山之间,由东向西倒流灞河,从秦岭逶迤而来,在迷茫的云烟中闪闪烁烁,到白鹿原西坡,跟那儿的氵产河一起注入渭河。陈忠实祖居的老屋,就在我们站立的坡沿下面,白鹿原是靠背,灞河流过门前。陈忠实说,灞河最早叫滋水,有位君王想要成就霸业,把它改作了灞河,后人觉得过于张扬,给“霸”加了三点水。在《白鹿原》里,陈忠实把氵产河写作了“润水”,以与灞河最早的称谓“滋水”对应。他的愿望是“滋润”,滋润文学的想象,而文学滋润的,是民族的心灵。
正午,起风了。白鹿原上绿浪翻滚。白鹿原繁荣过:“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初唐·长孙无忌)白鹿原衰败过:“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晚唐·赵嘏)但白鹿原上的风,跟千百年前一样。古人未坐今时风,今风曾经吹古人。
那位把滋水改作霸河的君王是谁,陈忠实说了,我没有听清,即便听清了也记不住。但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我会永远记住。
所有的帝王都会连同他们的霸业消亡,唯文明的薪火永恒。
就像白鹿原上的风。
19.文章以“白鹿原上的风”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答。(4分)
20.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陈忠实负了写出民族秘史的沉重使命、开始穿越一条幽深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时空隧道。(2分)
(2)而陈忠实,像野火一样呼啸着,燃烧了自己,像古往今来所有的殉道者一样,向文学奉献了自己。(2分〕
21.在作者看来,小说《白鹿原》有哪些特点?(4分)
22.陈忠实成功创作《白鹿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上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当时吓懵了,虽然周围没有其他人,但他仍然选择等待车主。在原地等了20分钟,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车主还没出现,徐砺寒决定在车窗上留一张写有自己联系方式的纸条。就在徐砺寒写完纸条后,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过来了,他查看了自己车的受损情况,听徐砺寒说明情况后,笑着拍了拍徐砺寒的肩,没让他赔偿,并催他赶紧去上学。后来凌先生说:“看到这个孩子一直候在车旁,自己当时很感动。”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www.170xue.com试题答案
1.C(A雇佣yōng B排闻fēi D洗涮shuàn牛皮癣xuǎn)
2.B(A陈词滥调 B坐镇弥天大谎 C宣泄流水账震古烁今)
3.D(传诵:辗转传布诵读,或辗转传布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蜕化:指腐化堕落;退化:指由好变坏。彰显:鲜明地显示。)
4.D(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
5.B(A语序错误。应该是“监测、分析和研判”。C搭配不当,改为“倾向日益严重”。D“公诸于众”改为“公诸众人”或“公之于众”。)
6.B(原文说,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册语文月考试卷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