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9:40 浏览次数:908次 栏目:初二语文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24分)。
1、文学常识填空。(6分)
①《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
②《爱莲说》的作者___________是_______代著名哲学家。
③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号称“_________”。
④《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写莲荷既不与世俗同流,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望岳》中作者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石壕吏》的内容,按要求默写下列诗句。(4分)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二、语段阅读(126分)。
(一)(16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_____________?
5、请将文段中所缺的句子填写完整。(3分)
6、解释下列词语。(4分)
名_______ 斯________ 白丁_____________ 案牍_______________
7、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2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水不在深
8、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①“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2分)
10、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的点明理由。(3分)
(二)(21分)
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1、请将文章的空白处按照原文填写完整。(2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6分)
①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②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
13、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4分)
①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通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试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三)(30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粒粒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6、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2分)
17、判断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内对“之”所指代对象说明的正误。(3分)
①箬蓬覆之(指代“船舱”)( )
②闭之(指代“小窗”)( )
③石青糁之(指代“一种青色颜料”)( )
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_
②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的不同。(4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21、找出摘录文段中含有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2分)
____通____,意为__________;____通____,意为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6分)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一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容。(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简答: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tag: 语文 初二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