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9:40 浏览次数:619次 栏目:初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古诗词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寒江上有怀》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词》中诗人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诗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巧借自然风雨,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的积累及其运用(22分)
7、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洨(xiáo)河 轩榭(xiè) 矗(chù)立 河堤(tī)
B.匀称(chèng) 肃穆(mù) 和谐(xié) 蟠(fān)龙
C.依傍(páng) 擅(shàn)长 湛(shèn)蓝 点缀(zhuì)
D.池沼(zhǎo) 斟酌(zhuó) 镂(lòu)空 藻(zǎo)井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惟妙惟肖
B.消魂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重峦叠嶂
C.溃退 月明风青 应地制宜 雅俗之分
D.纳凉 自出心栽 失之毫厘 潦绕不绝
9、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嶙峋:石头堆叠的样子。 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精巧绝妙。
B.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
C,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别具匠心:别有用心。
D.丘壑:小山丘和山沟。 因地制宜:就地休息。
10、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面对这道难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B.车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得到展位的各个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
C.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D.当四川汶川大地震不期而遇时,给当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印象大红袍》的成功演出,有利地推动了闽北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西南旱灾警示我们: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D.进入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12、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不变更愿意;人物、人称表述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4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李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李老师的女儿姗姗说道这件事,小王说:_____________
(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李老师本人,小王说:_____________
13、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3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章阅读
(一)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4、15两题。(5分)
大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诗中的“割”字用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的形象。(2分)
1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3分)
(二)阅读《苏州园林》片段,完成16-21题。(18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6、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3分)
17、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3分)
A.由高到低 B.由外到内 C.由具体到抽象 D.由总说到分说
18、“一年四季不寂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3分)
19、写出了事物的动感和层次感的一项是:( )(3分)
A.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B.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C.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D.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20、“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代的是_________(3分)
21、写出这段说明文字中的议论句。(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6分)
①微博出现于2006年,自进入大众视野以来,迅速传播。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事故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已成为一个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识的强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让人们每时每刻都能向外界播报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这还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于微博的使用,人们开始能够创造并传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消费信息一——消费他人传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进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一种非正式渠道,对会议进行实时报道。与会者可以把会议内容贴到接收信息来源更新的公共订阅网站,这样就可以使那些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听到”发言人正在讲什么内容了。这样做还可以使那些与会人员看到其他人对发言人所讲内容的理解和反馈,并且经常会在此后某个时刻引发对该话题的进一步讨论。这样一来,这个订阅网站就变成了思想和观点的档案库,对与会者来说,它是未来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把微博作为传播会议内容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种良好的市场营销演练,因为目标事件会得到相当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还能够使人们参与到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意义的问题的讨论中来。微博用户贴出关于危机情境的实时新闻不断更新,几秒钟内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这种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众多的从政人士和政府机构现在都在用微博发布公告。
⑤微博这种社交网络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招呼语已然变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吗?
(选自《读者》2011年第11期,有删改)
22、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3分)
A微博 B微博用途
C今天你“微博”了吗 D获取信息的渠道
23、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微博的用途?(3分)
24、第①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6、微博,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别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玩微博成为一种时尚,玩微博成为一种习惯,玩微博成为一种生活,任何东西都有利弊之分,文中涉及的多是微博的好处,微博对青少年来说有什么负面影响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4分)
(四)阅读《沙尘暴敲响了警钟》,完成27-32题。(19分)
tag: 语文 初二语文试题,八年级语文试题大全,初中学习 - 初二学习 - 初二语文 - 初二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初二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