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38:58 浏览次数:195次 栏目:工作计划
2、工程病险多,设施老化
境内的水利工程多为上世纪50—60年代修建,至今已运行40余年,出现问题较多:一是全县112座水库中,经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还有84座病险水库未整治,占水库总数的75%,水库的病险十分突出。二是渠系配套差、老化、淤积、垮塌、渗漏严重。全县现有1018.86公里渠道,其中已防渗514.96公里,只占应防渗渠道的50%。目前能正常运行的只有200公里左右,占防渗渠道的33.6%,土渠503.9公里基本不能正常运行。三是机电提灌站设备老化、失修严重。全县445处机电提灌站,目前能正常运行的只有134台,仅占总数的30%;带病运行的222台,占总数的50%;不能运行的89台,占总数的20%。
3、水环境日趋恶化
(1)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541.81 km2,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720吨/ km2,60%的水土流失来源于坡耕地和植被差的荒山荒坡。目前,全县急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24 km2,其中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6.2%,每年流失量361万吨;同时近年来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达10 km2,泥沙流失量达156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土地资源,致使80%的坡耕地有机质含量低于2%,河床平均淤积厚1.5—3米,水利工程每年淤积量占有效库容的1.25%,生态失调,灾害频繁。
(2)河流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濑溪河沿河有县城、龙水镇、中敖、珠溪等城镇,城镇人口达10万余人,工业及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县的80%以上。这些城镇每年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基本上是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内,河流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3)河道整治进度缓慢
县境内共有溪河239条(段),总长985.8公里。近年来我县仅在县城和龙水镇修建了城市护岸工程,大部份河道两岸垮塌严重,河面变窄;为了确保全县沿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加快河道治理。
第六节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及评价
“十五”期间全县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共投资6150万元建成了各类水利工程6680处,其中水库除险加固9座,山坪塘清淤1242口,新建山坪塘130口,石河堰整治160道,电灌站维修改造755处,新建微型水利4262处;渠道防渗、改造42.5公里,恢复改善灌面16.6万亩,新增节水灌面6.37万亩;新扩建了雍溪、宝顶、铁山等9座场镇自来水站和39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2.64万人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万亩,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我县也加大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灌区改造、农村饮水解困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完成工程总投资2732万元,具体情况为:1、化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完成了大坝坝体、坝基灌浆防渗,大坝内、外坡加固,溢洪道改造,增设观测设施、新建水库管理房和防汛公路建设;完成工程总投资1558万元。2、濑溪河灌区大足灌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完成了跃进引水渠防渗配套5.571公里,跃进水库干渠防渗改造13.405公里,化龙水库干渠防渗改造9.734公里的建设;完成工程投资1480万元;工程完工后,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3,恢复改善灌面3.26万亩。3、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十五”期间我县共建成了各类农村人饮工程48处,其中新建场镇自来水厂9处,农村集中式人饮工程39处;工程总投资762万元;工程建成后,解决了我县16个乡镇2.64万人的饮水困难。
“十五”期间,我县各类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各类用水,基本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为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七节 面临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被列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和20**年连续两年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家已经并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央已经明确指出,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同时胡锦涛同志“两个倾向”的重要判断,对各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央动员全国力量支援农业的决心和魄力,这将开启中国社会转型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最主要的方针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水利是农业农村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产业的投入,也必将带动对水利特别是对水源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的投入,水利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工作,水利部也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和机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将“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与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全面推进水利的发展和改革,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水利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突出建设重点,稳步推进。
五是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
六是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积极探索治水规律和治水方略。
第三节 总体目标
本次规划总体目标是提高城乡供水能力、保证供水安全、增强基本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能力,到20**年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0%,城乡供水保证率达95%;到2020年全县水利化程度达80%,城乡供水保证率达95%,走在全市水利化的前列。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并举、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突出水资源供给、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三个重点,加快以玉滩水库扩建工程为主的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整治、灌区节水改造、河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保障体系,有效的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保护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确保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布局上,中部和南部地区以玉滩水库扩建和濑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东部地区以琼江调水和淮远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西部地区以病险水库整治和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北部地区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人饮解困为重点,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大、中、小、微型工程相结合,新建与整治同步,增加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缓解缺水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
1、逐步建立起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的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确保全县人民生活用水,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初步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到20**年,规划扩建大型水库1处,新建调水工程1处,扩建小(一)型水库2处,新、扩建小型水利工程1543处,新增灌面 1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0.86 万亩,发展节水灌面7万亩;改造乡镇自来水厂9个,解决农村人饮安全10万人,让农村群众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到2020年,规划扩建中型水库2处,扩建小(一)型水库6处,新、扩建小(二)型工程33处,新、扩建小型水利工程1588处,新增灌面 1.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 13.5万亩,发展节水灌面12万亩;改造乡镇自来水厂11个,解决农村人饮安全25.6万人,农村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2、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洪保安保障体系,在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有明显的加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有较大提高。到20**年县城、龙水镇达到20年一遇,中敖镇、珠溪镇、智凤镇、三驱镇、雍溪镇达到10年一遇洪水标准,调蓄洪峰的能力增强。规划完成84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到2020年其余涉河乡镇达到10年一遇洪水标准。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tag: 暂无联系方式 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怎么写,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开头,,报告总结计划 - 工作计划
相关分类
工作计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