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考备考浙江台州高三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

浙江台州高三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

12-20 22:58:55  浏览次数:779次  栏目:高考备考

标签: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浙江台州高三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山村弦歌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

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判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问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栊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叉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气。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空旷的校园,后面萧条的秋草坡。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叉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拉得动二胡不?

(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②犍(man)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1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第10段划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赏析文中画直线的语句。(4分)

(1)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

(2)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4.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6分)

15.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4分)

www.170xue.com

三、古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_-20题.(19分)

汾湖石记

(明)  叶小鸾

  汾湖石者,盖得之于汾湖也。其时水落而岸高,流涸而涯出。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累累然而多,遂命舟致之。其大小、圆缺、袤尺不一。其色则苍然,其状则鉴然 ,皆可爱也。询其居旁之人,亦不知谁之所遗矣。岂其昔为繁华之所,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

  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隐映,池台依倚,歌童与舞女流连,游客偕骚人啸咏。林壑交美,烟霞有主,不亦游观之乐乎?今皆不知化为何物矣。且并颓垣废井、荒涂旧址之迹,一无可存而考之。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虽然,当夫流波之冲激而奔排,鱼虾之游泳而窟穴,秋风吹芦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苍烟白露,蒹葭无际,钓艇渔帆,吹横笛而出没,萍钿荇带,杂黛螺而萦覆,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其殆与湖之水冷落于无穷已耶?今乃一旦罗之于庭,复使垒之而为山,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细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缭绕于其巅,飞花点缀乎其岩。乃至楹槛之间,登高台而送归云:窗轩之际,照遐景而生清风。回思昔之啸咏、流连、游观之乐者,不又复见之于今乎?则是石之沉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不落,湖不涸,则至今犹埋于层波之间耳。石固亦有时也哉!

    ①湄(m6i):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②袤尺:指长短尺寸。⑨盎(yill)然:高耸的样

子。④嘹嘹:形容雁nLI的声音响亮而悠长。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其人之植此石也  植:竖立。 B.一无可存而考之  考:考察。

C.兼葭无际    际:交接。    D.今乃一旦罗之于庭罗:搜集。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累累然而多/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以年代邈远,故湮没而无闻耶/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则此石之存于天地之间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飞花点缀乎其岩/飘飘乎不知其所止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起笔就点明汾湖石的出处,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询问,和对汾湖石周围荒废的遗迹的观察,确定了汾湖石的来历,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B.作者设想当年汾湖石被主人放置在“繁华之所”时的情景,通过极力铺写当年的繁华,来反衬汾湖石被埋没的荒凉和落寞,表达沧桑悲凉的情感。

C.对汾湖石沉没水中和被人“罗之于庭”的描写,文字优美,色彩鲜明。多用四字、六字句,并以对偶句为主,行文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D.作者想象汾湖石在湖水中被永远冷落遗忘的情景,用秋天肃杀的景象来烘托,读来让人倍感凄清。与下文汾湖石被人陈列于庭院堆为假山后的美好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抑开辟以来石固生于兹水者耶若其生于兹水今不过遇而出之也若其昔为繁华之所湮没而无闻者则可悲甚矣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独兹石之颓乎卧于湖侧,不知其几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3分)

(2)荫之以茂树,披之以苍苔,杂红英之璀璨,纷素蕊之芬芳。(4分)

www.170xue.com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无锡望惠山

(清)史夔

九峰天半落,一棹夕阳过。

客为游山盛。船因载水多。

溪边高士宅,月下榜人歌Ⅲ。

好趁樵风便②,轻船采芰荷⑨。

注:①榜人:船夫。②樵风:顺风、好风。③化用《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1.诗的首联与题目有什么关系?并赏析首联中动词的好处。(3分)

22.全诗两处写到“船”,有所不同,这有何深意?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浙江台州高三语文调研试题及答案

相关分类

高考备考 推荐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