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二学习高二化学高二化学辅导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6)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6)

12-20 22:59:14  浏览次数:404次  栏目:高二化学辅导

标签:高二化学辅导资料,高二学习方法,http://www.170xue.com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6),http://www.170xue.com

  ②物料守恒:(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  

  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  

  ③质子守恒:即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OH-浓度相等。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1)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1*10-5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如酸碱中和时[H+]降至10-7mol/L<10-5mol/L,故为完全反应,用“=”,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10-5mol/L,故均用“=”。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CaSO4、Ca(OH)2、Ag2SO4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溶解平衡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并用“”。如:Ag2S(s)2Ag+(aq)+S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Ksp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  

  (4)同离子效应法  

  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①酸碱;②氧化还原;③沉淀转化。  

  5、沉淀的转化:  

  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更小的。  

  如:AgNO3AgCl(白色沉淀)AgBr(淡黄色)AgI(黄色)Ag2S(黑色)  

  6、溶度积(KSP)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表达式:AmBn(s)mAn+(aq)+nBm-(aq)   

  KSP=[c(An+)]m•[c(Bm-)]n   

  3、影响因素:  

  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4、溶度积规则  

  QC(离子积)〉KSP有沉淀析出  

  QC=KSP平衡状态  

  QC〈KSP未饱和,继续溶解  

  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1原电池及其应用  

  原电池的概念:  

  1.1原电池原理  

  1.原电池装置构成     

  2.铜锌原电池发电原理及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式:  

  负极:(流出电子)   

  正极:流进电子)   

  总反应式:  

  2原电池的应用  

  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利用原电池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开发化学电源;其二,抑制原电池反应发生,应用于金属腐蚀的防护。  

  金属的腐蚀及防护  

  (1)金属的腐蚀   

  (2)金属的防护  

  根据金属腐蚀的类型及其原理,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①阻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②形成原电池,但把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避免腐蚀。如在钢铁船体埋锌块,在海水中可形成Zn-Fe原电池,因钢铁船体为正极得以保护。    

  ③外接直流电源,将被保护金属接到电源的负极,并形成闭合回路。由于外电源负极提供大量的电子,有效地压制了被保护金属失电子的氧化,达到防腐的作用。  

  2电解池及其应用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1电解的原理  

  电解池装置构成  

  ①阴阳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2.1.2电解原理分析  

  以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说明  

  通电前:  

  通电后:①离子定向移动阳离子(Cu2+和H+)移向阴极,阴离子(SO42-和OH-)移向阳极  

  ②电极反应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6)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