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2:51:13 浏览次数:923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模块三第一、二单元试卷
2008-3-19
一、基础知识与课文理解(16分)
1、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下颚(è)朱拓( tà)攥住(zuǎn)拗不过( nìu)
B嗜杀 ( shì)蹂躏 ( lìn)戳穿( cuō)撬开(qiào)
C衔着( xián )残骸( hái)桅杆( wéi)蹙缩( cù)
D歆享(xīn)搭讪( shàn )牲醴 (lǐ )间或(jiān)
2.选出加粗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A.形容尚小(形体容貌) 放诞(欺诈)不经之谈(常理)
B.风流态度(风韵)恍若(忽然)行为偏僻(偏激,不端正)
C.乖张(偏执、不驯顺) 韶光(美)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倒也便宜(价格低)可怜辜负(可惜)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3.下列句子表达效果最好的一组是()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下端开了裂的比她更长的一支竹竿。
②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③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十多岁的能打柴的小叔子。
④原来她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祝福》中“我”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就是作者自己,用这样的写法,能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B.“我”和鲁四老爷一样,同属有钱阶层,在思想上也是一致的,虽然他对祥林嫂怀着一丝同情。
C.“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是鲁迅的化身,他不满现实,但彷徨无奈。
D.“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他同情劳动人民,但对残酷的现实又无能为力,“荷戟独彷徨”。
5.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A.山里人如此野蛮无礼地在光天化日之下劫人,着实令人可恶;但是山里人缺少教化,无礼也是可以原谅的。
B.祥林嫂被婆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劫回,是因为她自己做事不周,反而累及鲁府的家声,令人可恶;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也只好由它去了。
C.卫老婆子是祥林嫂的荐主,又伙同其婆家劫走她,着实令人可恶;然而这是祥林嫂婆家的主意,并非卫老婆子的本意,因而也可以宽恕。
D.祥林嫂的婆婆竟敢串通卫老婆子,大天白日公开抢劫鲁府的佣人,实在有损鲁家的尊严和声誉,着实可恶;可她们的作为又是族权范围之内的事,难以公弃斥责。
6.对祥林嫂向“我”打听灵魂的有无时的心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精神麻木,灵魂有无都无所谓,只想弄个明白。
B.祥林嫂希望有灵魂,能和自己的儿子阿毛相见,慰藉自己孤独的心。
C.祥林嫂怕有灵魂,害怕死后在地狱被锯开来。
D.祥林嫂既希望有灵魂,又希望没有灵魂,心情十分矛盾。
7.“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B.写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则是她人生路上遭受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
D.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8.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一再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并且小说取名为“祝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始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主要是表现鲁四老爷的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突现这个封建卫道土的yin威;同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C.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福这样的典型事件在精神上多次摧残以至杀害了祥林嫂,而祥林嫂死时又正是鲁镇家家祝福之时,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起到了深化主题的积极作用。
D.小说结尾再次写到“祝福”,与篇首呼应,以喜写悲,既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又突出清王朝严酷的阶级对立的现实,深化了对封建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
二、课内阅读部分(1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8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9.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萧瑟的雪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表现屋内的静,衬托“我”的无聊,引出联想
C.以有声衬托无声,表现冷寂凄凉的气氛,衬托“我”心境的孤寂沉重
D.突出雪下得很大
10.对文中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无可奈何的内疚之情。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鲁镇阔人、麻木的人们的愤恨和对祥林嫂的同情。
C.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句中的“无聊”一词与“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 中的“无聊”的意思完全相同。
1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①玩物②活得有趣的人③无聊生者④厌见者
12.本节文字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6分)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3.“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tag: 学校 高一语文 厦门外国语 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试题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语文 - 高一语文试题
相关分类
高一语文试题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