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高考真题演练(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高考真题演练(一)

12-20 22:51:13  浏览次数:283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高考真题演练(一),http://www.170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高考真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守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领起,“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是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平静的。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目,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头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信念与精神洋溢在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评议简练明快。

  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高考真题演练(一)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