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12-20 22:51:13  浏览次数:247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奉之弥繁(mí)      至莫夜月明(mù)

    褒禅山(bāo)       无物以相之(xiànɡ)

  B.暴霜露(pù)       梵语(fàn)

    铿然(kēnɡ)       穴罅(xià)

  C. 洎牧以谗诛(jì)      盖音谬也(miù)

    钟磬(qìnɡ)       汝识之乎(shí)

  D.咎其欲出者(jiù)     栖鹘(hú)

         窈然(yǎo)                              无射(yì)

  解析:选C。“识”应读zhì。

  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鼓:名词作动词,振动,鼓动

  B.或未易量

   易:交换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D.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解析:选B。易:轻易。

  3.与“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一句句式特点相似的一项是( )

  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赵氏求救于齐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解析:选C。例句与C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是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省略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火尚足以明也

  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①⑤ B. ②⑥C.④⑥D.③④

  解析:选A。①⑤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名句默写。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至者少。

  (3)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

  (4)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

  答案:(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则游者众险以远(3).忧劳可以兴国(4).淡妆浓抹总相宜

www.170xue.com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叹:感慨

  B.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C.夫夷以近夷:平坦

  D.不随以止也随:随即

  解析:选D。“随”意为“跟着,随着”。

  7.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解析:选A。“往往”古今均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或出现。B项“非常”,古义为“不同寻常”;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C项“所以”,古义,“所”加上一个介词“以”,相当于“……的缘故”;今义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8.选出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向而没有到达,可以不后悔。

  B.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C.在倒数第二句中,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性。

  D.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解析:选B。本段没有用象征的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盖延字巨卿,渔阳要阳人也。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边俗尚勇力,而延以气闻。

  及王郎起,延与吴汉同谋归光武。光武即位,以延为虎牙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安平侯。遣南击敖仓,转攻酸枣、封丘,皆拔。其夏,督马武、刘隆、马成、王霸等南伐刘永,围永于睢阳。数月,尽收野麦,夜梯其城入。永惊惧,引兵走出东门,延追击,大破之。永弃军走谯,延进攻,拔薛,斩其鲁郡太守,又破永沛郡太守,斩之。永将苏茂、佼强、周建等三万余人救永,共攻延,延与战于沛西,大破之。永军乱,遁没溺死者大半。永弃城走湖陵,苏茂奔广乐。

  三年,睢阳复反城迎刘永,延复率诸将围之百日,收其野谷。永乏食,突走,延追击,尽得辎重。永为其将所杀,永弟防举城降。

  四年春,延又击苏茂、周建于蕲,进与董宪战留下,皆破之。因率平狄将军庞萌攻西防,拔之。复追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之。帝敕曰:“可直往捣郯,则兰陵必自解。”延等以贲休城危,遂先赴之。宪逆战而阳败,延等逐退,因拔围入城。明日,宪大出兵合围,延等惧,遽出突走,因往攻郯。帝让之曰:“间欲先赴郯者,以其不意故耳。今既奔走,贼计已立,围岂可解乎!”延等至郯,果不能克,而董宪遂拔兰陵,杀贲休。帝以延轻敌深入,数以书诫之。及庞萌反,攻杀楚郡太守,引军袭败延,延走,北渡泗水,破舟楫,坏津梁,仅而得免。帝自将而东,征延与吴汉、王常、王梁、马武、王霸等会任城,讨庞萌于桃乡,又并从征董宪于昌虑,皆破平之。六年春,遣屯长安。

  十一年,与中郎将来歙攻河池,未克,以病引还,拜为左冯翊,将军如故。十三年,增封定食万户。十五年,薨于位。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第八)

www.170xue.com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边俗尚勇力尚:尚且,更加

  B.宪逆战而阳败逆:掉头,反过来

  C.帝让之曰让:宽容,谦让

  D.拜为左冯翊拜:拜访,走访

  解析:选B。A.尚:崇尚;C.让:责备;D.拜:任职。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盖延勇武善战、勇往直前的一组是( )

  ①尽收野麦,夜梯其城入②延进攻,拔薛,斩其鲁郡太守③遽出突走,因往攻郯④遁没溺死者大半⑤延复率诸将围之百日⑥北渡泗水,破舟楫,坏津梁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③④⑥D.①⑤⑥

  解析:选A。③是盖延受挫后的无奈之举,④是刘永军队战败的情况,⑥是盖延退逃时的无奈之举。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延由于自身的条件、边地的风俗,而以气势闻名。随后,王郎起兵举事时归顺光武帝,当上了虎牙将军。

  B.建武二年和三年,盖延攻城掠地,击败敌人、杀死郡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显示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C.盖延曾在军事上受挫,在救援贲休这件事上,他由于没有听取光武帝的意见,结果中了董宪的计,兰陵未解围,郯城也未攻下。

  D.盖延兰陵败退后,重整旗鼓,主动召集吴汉、王常、王梁、马武、王霸等共同讨伐庞萌、董宪,最后打败平定了他们。

[1] [2] [3]  下一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