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上海高一年级语文模拟试卷1

上海高一年级语文模拟试卷1

12-20 22:51:13  浏览次数:420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上海高一年级语文模拟试卷1,http://www.170xue.com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

  11、从诗的体裁看,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

  12、选出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2分)

  A、首句“讶”字写出了雪的寒冷而无声的特点。

  B、第二句“复见窗户明”是正面描写雪下得大。

  C、“时闻折竹声”显示了冬夜的寂静,也透露了作者的孤寂的心情。

  D、此诗诗境平易,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是白居易诗歌的固有风格。

  13、咏雪诗很多。这首诗从不同角度来写“夜雪”,别具一格。请联系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3分)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如被冰雪()(2)夫妻向隅()

  (3)成顾蟋蟀笼虚()(4)手裁举()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2)成以其小,劣之。

  16、与“覆之以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B、能以神卜

  C、官理,非吾业也D、既而得其尸于井

  17、当成名得知蟋蟀被儿子扑死后,他有哪些感情变化?这些细致的描写与《促织》全文的主旨有何关系?(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8—20题。(10分)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韩昌黎文集》节选)

  18、选文中的“子厚”即柳宗元,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本学期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本文段中作者花相当的笔墨写“平居里巷”之人,主要是通过手法突出柳宗元的人品。(2分)

  19、概括层次大意:

  文段前半部分以叙述为主,主要是写柳宗元;后半部分主要以议论为主,主要是抨击。(均用原文作答)(4分)

  20、本文末尾说“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子厚之风”的“风”指什么?“少愧”之人“愧”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七)作文。(40分)

  21、请以《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上一页  [1] [2] 

,上海高一年级语文模拟试卷1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