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一起来学网学习网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辽宁实验中学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辽宁实验中学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12-20 22:51:13  浏览次数:209次  栏目: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大全,http://www.170xue.com 辽宁实验中学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http://www.170xue.com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浯。(10分)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3分)

  (2)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3分)

  (3)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4分)

www.170xue.com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10分)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释: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他当时任检校司徒,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8、颔联中诗人描写“草木变衰”的作用是什么?(4分)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4)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www.170xue.com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朱光潜的通达人生

  郑湧

  朱先生从小学开始,中学、大学,出国读硕士、博士,一点没有落下,全学历。在英国的大学里,朱先生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还学习了生物学和心理学,由此奠定了他一生教育和学术的方向。在北京大学我所认识的教授中,朱先生是我接触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个。在他身上,我感受最突出的,是他对人生的悲剧观念和由此而生发的勤奋、通达与对真理的坚持。

  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师,都说朱先生很勤奋,甚至是最勤奋的一个。对此,朱先生解释说,这种勤奋,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为有许多事情不明白而想尽快地弄明白;尽管如此,有些事情却始终未能弄明白。例如,关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边生活,边了解。

  和朱先生来往频繁而密切,转折点是我的那篇《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美学思想》在《美学》杂志上的发表。我去他家里,朱先生主动和我谈起了那篇文章,他说:你把哲学基础的问题挑明了。过去,我们自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事实上并没有解决。后来我写的关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文章,在朱先生的鼓励下结集出版。朱先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代序,这封信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全文发表了。我体会到了,这是朱先生对我的“力挺”。

  朱先生批评那种坐而论道,“不抓住每一顷刻在实现中的人生,而去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做“无穷追溯”的倾向。“这道理哲学家们本应知道,而爱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学家们。”这是“不通达”。他认为,应该恰恰相反,求诸抓得住的现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来。他有理想,但很现实;他重悲剧,但不悲观。“孔子看水,发过一个最深永的感叹,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本来就是流动,单就‘逝’的一方面来看,不免令人想到毁灭与空虚;但是这并不是有去无来,而是去的若不去,来的就不能来;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朱先生在其处女作《无言之美》中,就已经提出了他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便呆板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到创造成功的快慰?”

  人生中碰到麻烦和痛苦,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爱。不过,对于人生,总体上朱先生是很达观的,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开。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会有一些特别的麻烦,他回顾说,年轻的时候,自以为不问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纠纷,是非纠纷却非敲你的门不可。而事实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说真话、做实事,特别是做成功了点什么,有了一点名气,你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容易成为靶子。

  朱先生也曾谈及:读书人,为什么偏要为难读书人呢?说是“文人相轻”,总觉得过于笼统。细想之后发现,文人群中也会有一些喜欢欺负、攻击甚至伤害他人的人,他们不敢惹比自己强大的人,总是拣那些比他们善良或柔弱的欺负;而最根本的,是读书人所特有的自残、自虐的本性,这在中国近现代的一些读书人身上便显得特别突出,他们对同类的伤害,正是其自残、自虐从自身向外的“扩大化”,是他们所自造的一种悲剧。

  在那大张旗鼓的全国性的美学大辩论中,尽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并不正确的批评。他保持着他那挑明问题、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读书人准则。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不辜负世界的恢弘和人生的丰富,不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一点发展到了极致:他尽其可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尽管许多人都在声嘶力竭地对朱先生口诛笔伐。但朱先生认为:由此可见他们的了不起;所以,被批判的人,气量可以大一点,不必有太多的抵触。

  后来,我自己的岁数也在慢慢增大,经历也多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人生中的悲剧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体会告诉朱先生;然而,这时他早已离开了我们。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朱光潜先生学术基础丰厚,但强烈的求是精神使他一生都异常勤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作为一个老学者,朱光潜先生非常关心和爱护“我”的成长,除了鼓励,甚至还以书信的形式为“我”的作品集作序。

  C.在很早的时候,朱光潜先生就以美学思想来解释人生。认为只有最完美的世界才能使我们得到成功的快慰。

  D.朱先生非常熟悉文人圈子里的生活,因此能对“我”所受的干扰和冲击做出透彻分析,并指出读书人为难读书人是一种悲剧。

  E.尽管身处逆境,朱先生依然敢于坚持真理,而且能去发现批评他的人的优点,表现了他对人生的通达。

  (2)请概括并结合原文分析朱光潜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6分)                                

  (3)文章的标题为“朱光潜的通达人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朱光潜的“通达”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朱光潜认为:“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你对这句话中的“最不完美”和“最完美”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8分)

www.170xue.com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受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的影响,浙江沿海风生水起,气象部门发出台风黄色预警,要求海上所有渔船和工作人员回港避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辽宁实验中学高一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Copyright © 一起来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体育教学计划_语文知识_小学数学教案设计_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a 7 8 9 10 11 12